三千六百万投资建成的客运站十年未启用,人民日报调查揭示的真相

 146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8-25 00:33

文珠玑说

本文所有信息都来自官方可靠渠道,具体资料会在文章最后详细说明。

耗费了十年时间,投入近亿元的公共资金,只为了在东北的一个小城打造出两座“空城”!黑龙江绥化,这两座总投资接近9000万的高档客运站,一座建成十年还没投入使用,另一座运营一年就亏损到报废。

这可不是普通的规划失误,而是真正让人吃惊的财政黑洞,这么大一笔公共资金,到底怎么会被这么浪费掉?背后,又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荒唐决策和职责上的空白?

耗资近亿的两座车站

在黑龙江绥化,有个花了3600万元建起来的东城客运站,已经静静站了十年了,可一直没人来搭乘,成了没人问津的空站,这么久了,新站反倒沦为旧站,一大半的工程款还没付清。

在距它二十多分钟车程的地方,有另一座花了5156万元建成的客运站,运营不过一年多就因为亏本不得不关门,如今大部分空着,门可罗雀。

这两座职责类似的交通枢纽,总投资差不多九千万元,结果却变成了一堆空闲的钢筋水泥。这笔巨大的公共财政投入,投到了一个功能单一、规模在缩减的领域,最后只换来资产的全面废弃。

这一切的源头,大约得追溯到十年前左右。当时,绥化市决定要搞两座大型客运站,其中那座投资更多的车站,命运竟然跟还没批准的“新区”规划紧紧绑在一起。说白了,这纯粹是个投机项目,把公共资金的成败,全都压在了一个不太确定的区域发展规划上。

令人感到疑惑的是,做出这些决定的时间点,偏偏在2013到2014年间,那会儿,全国长途汽车的客运量已经出现了剧烈下降。而且到了2014年,全国铁路的客运量更是首次超过了公路,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次根本性、深层次的转变,这个市场的发展方向已经变得非常明确,清楚得让人难以忽视。

在这般大背景下,一个经济还没有完全起来、急需振兴的东北城市里,偏偏投入了接近九千万,用来建两座大型客运站,这操作确实挺反常的。

面对今天的质疑,当地交通局说是在“市场发展不错的时期”建的,不能一棒子打死说规划不靠谱。可这回溯性的解释,感觉就像花了那么多公共钱最后全都打水漂也能说得过去似的。在全国的行业数据摆在那儿,不免让人觉得挺苍白无力,也暴露出他们决策评估体系的严重缺失。

十年等不来一句负责

要是说决策出错是问题的根源,那建成十年还闲置、债务也一直拖欠,反倒暴露出更深层次的行政机制出了大问题。东城客运站建好了十年了,可一直没用,再加上施工单位那个负责人说,他们的工程款拖欠了超过一半,这让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财务压力,真是苦不堪言。

为什么钱一直都没结清呢?官方解释是因为“施工单位报送验收资料不及时”,还有项目附近的滞迁户问题,直到2021年底才搞定。不过施工单位的说法完全不一样,他们直接指出问题出在“干部不作为”、“懒政”和“新官不理旧账”。

他们觉得,所谓的滞迁户就摆在项目旁的空地上,根本不会影响工程的主要验收事项。

两边各说各话,责任归属变成了个“罗生门”。这十多年来,绥化市交通局的领导换了不少任,施工单位的负责人觉得,正是这些人事变动,把项目遗留的问题变成了没人愿意接的“烫手山芋”。

花了钱的不愿担责任,没动过这笔钱的人又不敢承担,官僚作风就这样,把一个实际的工程难题,搞得陷入了难以破解的僵持局面。

沉默带来的代价可真不小。十年的搁置,不仅让“新站”变成“旧站”,资产价值大打折扣,还把合作的企业拖入了财务困境。

谁来掀开捂了十年的盖子

8月18日,人民日报的调查报道一出,情况似乎出现了转变。当事的交通局负责人表示,东城客运站有望在2025年年底投入运行,还表示,之后会“充分论证”和“征求群众意见”。

在舆论压力促使下提出的时间安排和程序上的反思,更像是一种事后补救,反而回避了对过去十年失职行为的深层次追问。

九千万左右的投资一下子就打了水漂,说一句“规划不合理”就算了事,明显没有说清楚问题出在哪。有位专家直言,在行业下滑的大环境里,居然敢做出这么大规模的投资决策,必须把过去十年的资金动向、监管措施以及审批流程都彻底查个底朝天,给公众交一份明明白白的账。

这个事情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,主要是因为它暴露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公共治理难题:决策的权利和责任的分配不平衡。等到具体的决策人不在了,时间一长,人事一变,留下的不仅是财政上的巨大窟窿,还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。

绥化双客运站的困境,反映出从决策源头把控不到位,到执行环节陷入瘫痪,再到问责体系空白的全过程,就像一面镜子,敲响了警钟。它告诉我们,任何没有经过科学论证、缺乏过程监管和终身追责的公共投资,都很容易陷入“建设——闲置——被遗忘”的惰性循环。

要打破这个怪圈,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真正做到“权责相当”的治理体系,确保每一笔公共资金都在阳光底下运作,让决策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到底,终身难逃责任。

只有如此,才能防止大量公共资源变成一座座纪念资源错配的“沉默纪念碑”,面对绥化这两个客运站的未来以及那笔悬空的账,人们渴望一个负责任的交代。

参考:

杭州日报——人民日报调查:黑龙江绥化花了3600多万建的客运站,为什么十年都没用上?2025-08-18 12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