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能信吗?世上竟然有个国家,大家不用拼搏,也不用赚钱买房、结婚,甚至连生孩子都由国家给安排妥当,全部都由政府来搞定。
这可不是个传说,正说的就是卡塔尔,这个中东的小巨头。
这个人口只三百万不到的国家,靠着一套制度安排,实现了对每位公民从出生到离世的全方位保护。
卡塔尔的每个公民,从出生那刻起就自动变成国家经济的“股东”,这还只是表面,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,才是真的让人震撼得无以复加。
可能很多人对“卡塔尔”这个名字没什么印象,可要提到他们在2022年世界杯上花了2290亿,整件事震惊了全世界,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。
这根本不是在办世界杯嘛,简直像用一堆钞票在沙漠里堆出了个黄金城似的。
在这个地方,拿着卡塔尔的护照,日子仿佛直接进入了爽文剧情似的。
卡塔尔的法律明确规定,境内企业必须由卡塔尔人持有至少51%的股份,这样一来,每个家庭都能稳定地拿到分红,收益还是挺可观的。
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博士阶段都能享受免费教育,不仅不用交学费,学校还会发放不少助学津贴,挺划算的。
哈弗和牛津大学都可以随意选,只要你有念书的心,国家就会帮你报销一切开销。
医疗体系实行全民免费看病的政策,不过如果国内的医疗条件跟不上,国家会全部承担患者出国就医的费用,还包括陪同家属的差旅开支。
水电燃气的账单都免了,老百姓不用为日常生活的基本支出发愁。
年轻人打算步入婚姻殿堂时,国家也是毫不犹豫,直接送来一份现金大礼包,几十万的钱款直接到手,真是挺给力的。
要是提到生孩子,那可是大功臣,生一个就能拿一笔奖励,生得越多,奖赏也越丰厚。
每多生一个娃,家里就能领到大约3.5万元的现金补贴。
公务员岗位每天只需要工作三个小时,到了下午两点就完事儿变成了常态,还能享受全额带薪假期。
可是在这套火炉似的福利保障背后,可真是设下了挺高的门槛,身份的限制可是相当严苛啊。
这么讲吧,只要你是卡塔尔的市民,生到死都安排得妥妥当当,一清二楚。
说到卡塔尔为什么这么厉害,答案就在脚底下。
财富的积累
其实,卡塔尔的财富传奇可不是偶然碰巧来的,而是从1995年开始的一场经过深思熟虑的高层布局。
那会儿,接受过西方教育的王储哈马德发起了一场政变,把王室的资产冻结了,把油气资源从私人财产变成了国家资产,掀起了“国家公司化”运作的新模式。
这个中东的小国,凭借全球第三的大型天然气储备,建立了一套别具一格的全民合伙制度。
法律规定,境内所有企业都得由卡塔尔公民持有51%的股份,结果全国不到40万公民,成了这个国家的永久合作伙伴。
每个家庭都拥有企业分红的权利,这就意味着卡塔尔人不用靠辛苦工作,也能得到主要的收入来源。
光是2022年,天然气价格一涨,他们一年的收益就达到了2850亿元,人均GDP也一下子突破了11万美元。
2022年世界杯的2200亿美元投入,正好彰显了这类国家战略的集中体现。
由中国铁建等国际企业共同推动的卢塞尔新城,再加上装有地面空调的街道以及耗资70亿美元的体育场,这些都算是卡塔尔向全球展现自己国家管理水平的亮眼名片。
这个经过细心布局的社会体系,靠资源国有、公民持股和福利保障构成的闭环模式,真正实现了所谓的“人间天堂”梦想。
卡塔尔的天然气储量排在全球第三,但让它真正迎来财富腾飞的关键,是发生在1995年的政权更替。
哈马德一上台就开始推行变革,把油气资源从王室私人财产变成国家财产,拉开了资源变现的序幕。
国家推行工业化和金融化双线发展策略,到了2022年上半年,卡塔尔天然气出口赚了1500亿里亚尔,那会儿,它还成了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。
卡塔尔投资局手握大约4500亿美元的资产,拥有伦敦证券交易所、德国大众集团、哈罗德百货等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重要股份。
这样的资本操作方式,帮国家收入变得更丰富多样,不再单纯靠资源出口来养家糊口。
在国内市场推行“51%法则”,规定所有在卡塔尔注册的公司必须由本地公民持有控股权。
卡塔尔法律非常清楚地规定,所有在国内注册的企业,至少要有51%的股份由卡塔尔公民持有。
这个制度安排让全国不到40万的公民自动成为各类企业的控股股东。
按照平均5口之家来算,差不多全国有8万个家庭基本上都拿到了企业的控股权。
每个家庭靠持股来分担国家经济的成果,分红的钱变成了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,反倒是工资收入变得没那么重要了。
这样的股权安排,造就了一个在全球都少见的“被动收入社会”格局。
就算失业了,国家也会给你发个16万元作为补贴,真是贴心啊。
这种做法一下子让这个国家的外籍劳工总数超过了250万,在这个总人口差不多要到300万的国家里,真正的卡塔尔人就只占15%而已。
就是说,全国总人口300万左右,拥有卡塔尔国籍的不到40万。
外籍工人占到总人口的八成多,主要来自印度、孟加拉国、菲律宾和尼泊尔等地。
这些外来的人,做着卡塔尔本地人不愿意接的那些脏活累活,比如酒店服务员、打扫卫生的工人、保姆啥的。
至于卡塔尔本地人,基本每天工作三四个小时,到了下午两点就喝杯咖啡,手里拿着外资公司的文件,素来被看作是其实就是本地人。
挂着股东的身份,每年就能领到分红,这赚的这点钱可真是太轻松了。
虽然外籍劳工的月薪平均能拿到2.2万元人民币,远比他们在自己国家的收入高出不少,但他们的法律权益却受到很严的限制。
非公民不能参与政治,享受不到诸如免费医疗、住房补贴这些国家给予的福利待遇。
在2022年世界杯这段时间里,卡塔尔临时雇用了土耳其的3000名警察和巴基斯坦的4500名士兵来负责场馆的安全保卫。
这些外籍人员拿着丰厚的工资,但他们的行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,所有装备都是由卡塔尔军方统一发放的。
卡塔尔为了2022年世界杯花了2200亿美元,在沙漠里建起了一座崭新的卢塞尔城。
这座先进的城市装了地面空调系统,有效降低了外头的温度,修建工作由中国铁建、上海建工这些公司一块儿搞的。
卢塞尔体育场的投资达70亿美元,由中国企业全包建设,参与的还有全球超过110家公司的力量。
建一个单座体育场的花费,比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全年预算还要高出不少。
这次比赛不光是场体育盛会,也是卡塔尔国家战略中的一块重要棋子。
世界杯的举办让卡塔尔顺利地向全球展现了国家的现代化成就,明显提升了国际声誉和软实力。
不过,卡塔尔可不是傻瓜,他们只是靠卖油卖气维持生计,终究有吃紧的一天,于是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一个叫“卡塔尔投资局”的主权财富基金来应对。
据不完全统计,这个基金掌管的资金超过4500亿美元,涵盖的领域也相当广泛,从德国汽车行业的股票到伦敦希斯罗机场的股份,再到帝国大厦等等,都能看到卡塔尔的身影。
用钱变钱,搞全球投资,这样一来,就能给后辈们留下一座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。
不过扯远点说,这种“居安思危”的布局,才是真正让人觉得头疼的地方。
要不你也来发表下你的看法,觉得怎么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