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都盼着俄乌冲突能有个了结。这场仗都打了快四年了,停火的呼声就没断过。最近,有个国际上挺有分量的调停者,本想着借这事儿给自己挣点国际声望,结果呢?他那点努力,效果也就那么回事儿。眼下这冲突,解决起来看着更悬了。
俄乌两边儿又开始隔空喊话,你来我往,明摆着谁也没真心想坐下来谈。与此同时,国际上那些想当和事佬的,也碰了一鼻子灰。不光盟友不给面子,就连冲突的当事方,也压根儿不配合。这事儿,真是难搞。
那位调停者,有点急
那位调停者,八月十九号那天,还信誓旦旦地说,打仗的都累了,都想停。可谁知道,同一天,他话锋一转,又说冲突一方的领导人,可能根本不想签协议。这变脸速度,简直了。
这背后,就透着他那股子个人英雄主义,想速战速决。可俄方呢,一向是慢工出细活,讲究循序渐进。他这一心想搞个“闪电战”,结果,就只能是碰一鼻子灰。速成式谈判,哪有那么容易。
就在八月十八号,多方会谈刚散场,这位调停者还一脸得意呢。私下里,他跟一个欧洲国家元首吹牛,说俄方领导人肯定会给他面子,最后肯定能搞定。
会谈刚结束,他就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媒体上发文,说自己在张罗俄乌两国高层会晤。这明摆着是想抢风头,秀肌肉,亲自主导。
说起来,在那次高层会谈里,欧洲和乌克兰的领导人,倒是挺配合这位调停者的。可俄方呢,应对起来就显得老练多了。他们不紧不慢,讲究程序,就是不吃你那一套“速决外交”。
八月十九号,俄方外长通过官方媒体发话了,说双边多边会谈都欢迎,但高层会晤可不是用来作秀的。这话,明摆着就是给那位调停者泼冷水,直接打脸。
面对俄方的强硬和明确反驳,调停者赶紧收敛了,免得再出洋相。看来,以前被别的国家领导人公开怼过,他也不是没长记性。
为了给那些对高层会晤抱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人降降温,这位调停者后来又跟媒体说,俄方领导人可能根本就不想停战,也不想跟乌方领导人直接谈。这话,摆明了是想甩锅。
他想混淆视听,顺便给自己脸上贴金,维持他那“胜利者”的形象。这套路,大家也都懂。
俄乌分歧,天壤之别
俄乌冲突,说白了,就是两边儿谁也没把谁彻底打服。战场上,谁都占不了绝对上风。更深层次的原因是,双方的核心诉求,那真是天壤之别。可两边儿都觉得自己能赢,信心爆棚。
俄方之前质疑过乌克兰现任领导人的合法性,说他任期延长了,担心将来签的任何协议都可能不算数。乌克兰那边儿呢,直接驳斥这是胡说八道。
乌克兰觉得俄方这根本就是不想好好谈。俄乌直接谈不拢,乌克兰就扭头跟“某大国”去聊了,想找别的出路。
谈判桌上,俄方死活要保住已经占的地盘,觉得凭自己实力,拖多久都行。所以绝不会轻易为了和平就撒手。乌克兰呢,则是铁了心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。
虽然外部支援有些变化,但欧洲盟友还在后面撑着,这让乌克兰更有底气继续硬扛。谁也不让谁。
冲突解决的另一个大坎儿,就是怎么才能实现和平。俄方对以前的和平协议心有余悸,不想重蹈覆辙。所以提出了两种方案:要么先签协议再停火,要么边打边谈,直到谈出个结果。
他们的目的很明确,就是不想让对方借着谈判,占了便宜。这算盘,打得精。
可乌克兰和欧洲盟友,根本不买俄方“先协议后停火”的账。这下好了,和平的基础都没了,冲突就只能继续这么“边打边谈”下去。
俄方外长八月二十号又说了,俄方领导人跟那位调停者通过电话,提议把俄乌直接谈判代表团的级别提一提,还说已经准备好用各种形式讨论乌克兰问题了。
俄方强调,高层会晤必须得精心筹划,不能瞎搞,免得把局面搞得更复杂。他们明确提出,要先从代表团层面谈起,然后再一步步推进到领导人会晤。
俄方外长在八月二十号还重申了,他们对乌克兰安全保障的立场,那都是源于对西方国家根深蒂固的不信任。这话说得够直白。
俄方表示支持给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,但前提是俄方必须参与任何相关讨论。他们还提了个建议,让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起来给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。
这招儿,明摆着是想通过多边机制来牵制西方,赤裸裸地反映出俄方对西方国家那份深入骨髓的不信任。
地缘博弈,谁也别想赢
乌克兰这地方,就是个地缘战略的“夹心饼干”。再加上冲突各方之间那份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,这些都成了和平谈判迈不过去的地缘政治大坎儿。
乌克兰的地理位置,注定它在俄欧地缘政治里,就是个战略缓冲带。俄欧两边儿,谁也不想对方把乌克兰攥在手里,因为那在各自看来,都意味着直接威胁到自己的安全。
乌克兰领导人对调停者的态度,说明俄乌达成和平协议,也不是完全没可能。可冲突解决的关键,还在于乌克兰未来的安全保障问题。这同时也是俄欧之间一个长期的地缘安全隐患。
不管调停者怎么折腾,俄欧这两大阵营,在乌克兰安全保障问题上,都表现出绝不妥协的强硬姿态。谁也不肯退让半步。
乌克兰虽然在这场持久战里国力消耗严重,手里的筹码也越来越少,但这种地缘政治博弈的本质,就决定了双方在这问题上谁也僵持不下。这既反映了欧洲长期以来的担忧,也体现了俄方外交立场的坚决。
欧洲在乌克兰安全问题上,面临的挑战可不少,比如自己军事能力不足,内部意见不统一。还有对“某大国”的战略意图也摸不太清。长期依赖外部军事支援,也限制了欧洲自己国防实力的发展。
俄方和欧美国家之间,那种普遍而深刻的互不信任,已经成了地缘政治长期较量的产物,构成了谈判难以逾越的根本性障碍。而“某大国”呢,则以其地缘战略目标,对俄欧乌冲突施加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。
俄欧双方对此心知肚明。这种外部干预,让冲突的僵局变得更死板了。那个大国的战略目标,包括阻止区域一体化,削弱竞争对手,以及扩大自己在欧洲的利益。
所以,对于那种简单快速的和平方案,他们是持保留态度的。俄方虽然军事遗产丰富,但为了占领特定区域,也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代价。
在乌克兰战场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,俄方是否会进一步对受北约保护的欧洲采取攻势?这可真是个让人细思极恐的问题。
笔者以为
俄乌冲突,最终能不能有个结果,还得看打仗的两边儿,能不能在“还没打服气”的战场现实和“和平之路”的策略分歧上,找到一个共同点。同时,各方还得克服那份根深蒂固的地缘政治不信任,不然,任何国际调停,都只能是白费力气。
那位调停者要是真想实现他的政治抱负,就必须得解决冲突中这些个根本性的问题。现在各方谁也不肯让步,这时候硬要调停,不光可能解决不了矛盾,反而可能把局面搞得更复杂。目前来看,俄乌之间能不能重回和平谈判桌,还真不好说,俄方领导人接下来会怎么走,也让人猜不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