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7日,伦敦交易所的铜期货价格还在震荡,但中东主权基金阿布达比投资局却做了一件让全球哗然的事,单日狂砸30亿元买入中国矿业龙头紫金矿业。 同一周,科威特主权基金抢筹消费电子龙头安克创新超5亿,瑞士银行则悄悄建仓冷门高端制造股应流股份1.69亿。这些动作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全球资本疯狂涌入中国市场的缩影。
就在昨天下午5点19分,中央结算公司突然发布公告:即日起,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户不再需要提交协议签署承诺书。 流程从原来的两个月压缩到三周,开户费500元也全额免除。 这份看似简单的公告,实则撕开了外资入华的最后一道枷锁。
政策落地当天,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代理人的电话就被打爆。 某外资银行交易部负责人透露:“沙特央行、新加坡金管局等机构连夜提交开户申请,系统里排队的新账户编号已经排到1400开外。 ”这些境外央行类资金绝非小角色,它们手握全球主权财富基金近40%的资产,潜在配置规模高达6万亿元人民币。
外资如此急迫的背后,是美联储降息前夜的全球资产大迁徙。 2025年二季度,北向资金持仓市值已突破2.29万亿元,单季增长超500亿元。 更惊人的是,韩国投资者年内对中国市场的交易额突破54亿美元,中国市场成为韩国股民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。 高盛在最新报告中直言:“人民币债券在IMF特别提款权权重升至15%,主权资金配置已是刚性需求。 ”
当主权资本借道债券开户涌入,证券板块首当其冲成为“导流管”。 8月6日,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突破2万亿大关,创下历史峰值。 中信建投证券的交易系统监控显示,早盘券商板块的机构买单中,超过60%来自QFII通道。 这种爆发早有预兆,7月A股新开户数飙升至196.36万户,同比激增70.5%,场外资金正在借道证券账户加速进场。
政策与资金的共振下,券商行业正在发生质变。2025年一季度,42家上市券商净利润同比暴涨83%,其中31家已发布的中期预告显示净利润继续增长,更有两家公司预计增幅超1000%。 业绩爆发的核心引擎正是跨境业务:中金公司独家服务沙特央行等主权客户,QFII托管规模突破1200亿;中国银河在债券通做市份额稳居第一,托管境外账户超200家。
跨境金融IT服务商成为隐秘赢家。 恒生电子的债券交易系统拿下了中央结算新一代接口订单,市占率超过80%。 外资机构系统改造单价超千万,2025年仅此一项业务潜在市场就达23亿元。 更值得玩味的是,顶点软件开发的毫秒级跨境交易模块已在中信建投等10家券商上线,中东客户要求交易延迟必须控制在3毫秒以内,这比国内标准苛刻10倍。
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。 8月11日开盘仅15分钟,光大证券成交额突破18亿元,股价直封涨停。 这不是孤例:6月25日券商板块单日涨幅超5%,指南针、同花顺等个股集体涨停。 资金的选择基于冰冷的数据对比:当前券商板块PB估值仅1.2倍,处于十年分位的18%,而行业净利润增速却高达83%,估值与盈利的剪刀差达到历史极值。
就连冷门赛道也在爆发。 信安世纪刚刚中标中央结算6亿元量子加密改造项目,吉大正元的跨境支付认证系统覆盖超200家金融机构。 在浦东金桥持有的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产业园,外资机构办公室租金溢价已达30%,一房难求。
当然,狂欢中也有清醒者。 某QFII交易主管指出三重隐忧:美元指数若突破105可能引发外资阶段性减持;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已缩窄至50BP以下,削弱人民币债券吸引力;更关键的是,美国对华债市的潜在制裁像悬顶之剑。 这些风险正在被量化为操作策略,摩根大通近期操作显示,他们专等板块回调时低吸,阳光电源5月股价跌14%期间,外资逆势加仓8亿元。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