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时军工主题重仓寒武纪,风格漂移引质疑,业绩压力或降薪

 79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9-18 19:23

你说你想买军工,结果买进了一只“混搭风”的军工主题基金,还没来得及捂热票,就发现仓位重得发烫的居然是AI芯片的寒武纪——这事儿搁谁谁能坐得住?军工提气有阅兵带节奏,热度刚冒起来,冷水就泼头上。博时军工主题成了关注焦点,原因不复杂——重仓股长成了军工AI“混血儿”,回撤又来了个大跳水,最后大家的小算盘都闪烁了问号:咱买的到底还是不是军工?

想想看,这场围绕“博时军工主题基金重仓寒武纪,基金经理操作风格‘变异’,近三年业绩落基准11个点,还传出基金经理压力山大可能降薪”的大戏,其实特别能代表投资圈的那种鸡飞狗跳:一边故作神秘一边扎心不透底,到底咋回事,值得聊聊。

说实话,这事儿黑色幽默的成分挺足的。你看,有投资人晒持仓图,标题拉得老高:“军工基金里夹了高科技AI。”一边是阅兵拉升军工股气势如虹,一边净值猛回调,短短几天就回撤12%。你前脚信了行业叙事,后脚就给喂了颗止痛药——什么主题型基金,也太会“变脸”了吧。不得不说,走到今天这一步,也不是空穴来风。

说到底,那些做军工主题的基金,原本靠的是“主题”二字吸粉。谁不是奔着国家战略新支点、板块成长红利去的?可天地宽,基金经理得讲出点章法来。放中证军工指数做个镜像,对应八成仓位,该跟着核心军工赛道打阵地战。但寒武纪,这家AI芯片独角兽,跟主流军工板块能算同根生?颇有点“川菜馆端出了日料拼盘”,怪不得舆论炸开锅。

看下高光时刻——今年阅兵的那段时间,多少人在群里声嘶力竭喊着加仓,博时军工净值一马当先,两块钱单位净值朝上冲。但好景不长,六天跌去大半个月的涨幅,手里的筹码微微发烫,投资人沉默了。有人直接晒截图:你标榜自己军工主题,结果寒武纪蹭上前四大重仓,占比将近7%。这算是主业“移情别恋”吗?其实这种风格漂移现象,不止一次被人揪出来吐槽。

咱们插播个背景,科普一下。所谓风格漂移,就是基金经理本该围着既定赛道打转,可一不小心,重仓股就离家出走,狠狠擦了主题的边。你嘴上喊着专注军工,偷摸又筹码押AI半导体,这能让投资者安心?本来还想着长期抱团,谁成想基金经理直接给了个大回马枪。说白了,这和“说好带你吃自助,结果吃到最后全是主食”没啥区别。专业投资人分分钟质疑:“你是不是名不副实?”可笑归可笑,问题却刺痛人心。

咱再瞄瞄业绩。基金经理曾鹏,三年多管理时间,基准对比直接落后10个点。把前任兰乔搬出来比一比,人家任职时收益翻倍不止。新官上任,东风未解,寒武纪打包闯进前三大重仓。你说基金经理到底是棋高一着,还是棋走偏锋?短期操作风火轮转,净值曾回暖(今年收益68%),但刚升温就打了个“折返跑”。割韭菜了吗?不至于,但唱大戏、收喜剧的味道是真的浓。

风格漂移这个老话题,行业里也不是第一次见。有人说,高波动低相关,这点前沿科技或许能提高基金整体风险收益曲线,晓得吧?但这买的是军工主题,不是泛科技概念。投资者依靠基金名义选板块配置,却一夜醒来,发现风格飘得比高铁还快,人人都要心里打个草稿。市场这么震荡,谁不希望基金就像一艘按主题导航的船。结果好家伙,船长自己带着大家游了两圈,不知道定位到底偏了多远。

你再看大盘,2025年初基金表现猛得像脱缰的马,到了二三季度就开始跳水。寒武纪的仓位变化有章有法,半年报明明白白列着数——先26万股,后来猛增至33万股,价值2个多亿。有人说这是“左手进右手出”,减持又补仓。讲真,这波操作看着似乎灵动,但落在净值上,扑通一声,水花寥寥。

再说监管,其实也盯上了。2025年上半年的新规干脆直接下锤:三年业绩干不过基准10个点的,绩效薪酬就必须减。牛市请君入瓮,熊市自个埋单,基金经理的薪酬挂钩业绩,也难怪压力山大。换句话说,曾鹏背后扛着50多亿的资产盘子,这只军工主题基金就是他的“大主顾”——半壁江山押身家。要说没动力拉业绩、冲净值,谁信?

托管行也不是吃素的,各种风控标准,明明白白摆出来,主题基金风格一致性摆上桌面,让“打着军工旗号喝AI汤”的路子抬不起头。行业甚至有些严苛,误导投资者、主题漂移,这可都算“违规操作”。投资人说:“你给我个准信,我好判断是追还是撤啊。”没错,如今市场情绪实在太敏感,主题切换、风格偏移,堪比变魔术,哪怕短线爽一把,长期就怕得不偿失。

很多人没去细看寒武纪与军工的联系。有人解释,AI技术也有上军事赛道的可能,用在无人装备、指挥自动化啥的。但真要较真,这和主流军工制造、航空航天还是隔着山和海。行业边界随时被拓宽,却也得明明白白给投资者写出“剧本”。要不是市场拨拉一下话题,这阵风指不定还得吹一阵。

长线投资本来就不是儿戏。主题基金,本质是锁定特定敞口、给投资者吃颗定心丸。讲道理,每个人都希望买以后能省心睡觉,不是谁都能随时忍受风格跳票、主题变味。短期激进容易掉队,长期失焦必然摊上牢骚。

咱们这么聊下来,发现一条铁律——只要名字和内容“背道而驰”,这钱就得“捏紧了花”。所谓投资有风险,选基需谨慎。你说拿着军工基金,重仓AI独角兽,这算不算“双闪切换”?让人想起那句段子: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基金经理会端出啥菜。”信任值被消耗,很多人只能被动跟随专业人士掉队,然后“咬咬牙,谁让咱买早了呢?”

回头看博时军工主题这事,其实是整个行业的缩影。大家都困于板块主题和业绩压力的拉扯。基金经理既要承担净值回撤,还得面对同业排名、薪酬奖金的内卷。投资人一边吐槽,一边纠结该不该赎回,行业里风气变得越来越焦虑。监管继续收紧,名字和持仓对不上号,这种基金未来肯定越混越难,逼着大家回归本分。

下一步怎么破?其实也不难。一是行业得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“主题投资”——说军工就军工,别总让投研团队搞“罗汉果切西瓜”。二是严格信息披露、加大监管,让投资者买得明明白白、拿得踏踏实实。三是基金经理也不妨多点敬畏、少点“艺术发挥”,别动不动就给投资人来个“盲盒体验”。长期来看,只有主题与持仓绝对一致,该讲清楚就讲清楚,行业才能让投资者安心托付。

说到最后,这个现象值得给投资者敲个警钟。买基金不是买彩票;投了主题,盯紧仓位。天上掉馅饼没那么容易,有的只是研究透底、敬畏专业。基金经理不是魔法师,就别瞎变戏法。市场的归市场,纪律的归纪律,各自归位,才能下好投资这盘棋。

话说回来,你还敢买吗?你怎么看待基金经理风格漂移和主题走偏的现象?留言区炸开,咱们唠唠一起掰扯。

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