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引言】
曾经的全球潮流鞋王锐步,如今却频频贴上“2折清仓”的标签,从那个高高在上的潮流品牌,沦落到被收购三次的窘境。试想一下,十几年前,这个品牌还在NBA球场疯狂刷脸,姚明的红白战靴更是让中国市场为之痴狂,但今天它的门店却成了过期折扣货的代名词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?一代鞋王为何陷入了如此光景?是真正的市场规则使然,还是锐步自己走进了一个难以摆脱的误区?今天,就让我们来揭开这一双运动鞋背后的故事。
【第一高潮】
说起锐步的辉煌,足以让现在炙手可热的李宁和安踏都自愧不如。锐步在上世纪可是踩着耐克的肩膀冲到了运动鞋的顶流地位。这些年国货拼命卷潮流,烧钱找代言人,锐步早在几十年前就玩得风生水起了。它不仅是专业运动鞋领域的王者,还靠健美操鞋深得女性消费者的喜爱。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,更是让它成功在中国大放异彩。然而,短短十几年过去,这个昔日的巨头却沦落到菜市场的层级,甚至被贴上“廉价”的标签。你以为这是某次市场波动的偶然损伤?不不不,它的失败故事,可是充满了大厂之间的暗流涌动,看似风平浪静的表面,背后却暗藏巨大危机。
【发展过程】
一切的开端,要追溯到锐步的巅峰时期。它不仅靠健美操鞋攻占女性市场,还签下了NBA巨星,通过赛事资源流量大赚一笔。姚明的代言以及奥运战靴让中国市场为之疯狂,锐步当时的单品甚至需要飞到北京才能抢得到。不过,这个品牌自古以来的野心并不局限于单一市场。它挑战耐克,抢阿迪达斯的份额,最终在巅峰时被阿迪看上,以38亿美元收购。看似强强联合的美好开局,却从一开始埋下了隐患。
阿迪达斯并不是想和锐步“共同成长”,二者的业务重心不同,加上阿迪的内部资源分配,锐步逐渐被边缘化。甚至,它的NBA资源和明星代言资源,都被阿迪挪用,用于强化阿迪的品牌背书。锐步的产品创新停滞,也让它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。那些当年畅销小白鞋、专业跑鞋的死忠粉们发现,这个品牌越来越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。于是,锐步的业绩从此走上下坡路。
【第一低潮】
到2016年,锐步已经从人们视线中消失得差不多了。阿迪达斯这时候已经对锐步彻底失望,公开承认收购锐步是其史上最失败的商业决策之一,用记录性的低价将其甩卖给了美国品牌管理公司ABG。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?不,新的买家ABG其实并不是专注体育用品产业的深耕者,它的主要商业模式就是利用品牌的商标赚吆喝。从阿迪手里拿到的锐步,更像是被打包的廉价资产。
ABG试图通过潮流联名和复古风重新复活锐步,但市场并没有因此掀起波澜。不仅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没能和这个品牌发生关系,就连锐步擅长的传统领域——专业运动鞋,也因为长期缺乏创新被后来的国产品牌反超。这时候,锐步的门店在中国已经极度缩水,仅剩下36家,货品多是折扣清仓货,彻底沦为鞋圈的边缘角色。
【第二高潮】
然而,就在锐步几乎要被遗忘的时候,一件事情反转了它的命运——国产品牌们大规模崛起,对传统外资品牌发起了“反向进攻”。从设计创新到潮流爆款,中国品牌开始抢占国际市场的份额,比如李宁的“中国李宁”系列,安踏的迪桑特与可隆,许多曾经力捧外资品牌的消费者开始向国产品牌转向。这股国潮运动的兴起,不仅给耐克和阿迪佩服的压力,也为锐步这样的“曙光大牌”带来了一些新的生机。
国内的运动鞋市场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蛋糕,锐步如果再不有所行动,就可能彻底被时代淘汰。于是,它推出了一系列动作,其中包括尝试采用中国网红潮流明星参与品牌代言,但这种策略没有掀起大的波澜。最终,它又回归到专业运动领域,推出了几个重新设计的高性能鞋款,试图重塑锐步的硬核形象。
【第二低潮】
然而,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。锐步的品牌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设计升级可以改变的。在它试图焕发专业运动鞋领域光彩时,更多的国产品牌已经在市场上建立了牢固根基。过去锐步的潮流定位,在消费者心中已经相当模糊。不仅消费者的大脑中存在它到底是潮流鞋还是功能鞋的困惑,就连代理商们都开始问,“我卖这品牌到底是赚专业用户的钱还是潮流用户的钱?”加上长期折扣策略对品牌形象的伤害,锐步的弱势地位几乎很难冲破。
而更大的难题是,它没有完整的用户生态圈。对比安踏这种“全家族战略”,以及迪桑特的高端定位,锐步始终找不到明确的定位方向。它的英语叫Reebok,意思是速度和敏捷,如今的锐步却是迟钝和垮掉。
【写在最后】
或许,锐步的衰败并非偶然,而是众多品牌在时代裂缝中挣扎的前奏。可以说它的失败,是品牌发展战略不清晰、营销资源分配不均、缺乏产品技术护城河、以及消费者认知断层的复合结果。但话说回来,锐步是不是还有机会?熟悉消费者心理,建立从低端到高端的完整品牌矩阵,重塑专业运动领域的口碑,这也许是它现如今能做的事情。不过,它究竟有没有那个耐心和执行力呢?听起来像是一个很遥远的故事。
【小编想问】
鞋圈的风潮千变万化,一个曾经顶流的国际大牌锐步如今却低价求售。是品牌错误选择了代言人和定位,还是消费者不再需要“贵公子”?国货崛起的背后,未来的市场到底是亮点还是挑战?你觉得锐步还有可能翻盘吗?还是应该像它的LOGO一样,正式告别潮流舞台?留言告诉我你的看法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