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初南京奥体中心来了6万多人,观众比职业联赛还多。这场苏超比赛是南京队对苏州队,观众创了国内业余赛事纪录。比赛本身踢得怎么样没人细说,但现场气氛热闹得像过年,连外卖小哥都上了场。
常州队踢得太差被网友改成“吊州”,徐州宿迁因为历史梗被叫“楚汉争霸2.0”,南通赢了南京就被喊“新大哥”。这些段子在网上疯传,比进球更吸引人。有人穿红色衣服为常州加油,有人举着自家城市灯牌,但最后大家喊的都是“江苏加油”。
复旦大学教授张志安说这事火有四个原因。一是城市之间有竞争,但比赛又不真较劲,让人既能有归属感又不用太较真。比如常州被调侃但没人真骂街,反而觉得好玩。二是政府发文《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》用幽默话术,比正经宣传更有人气。三是足球成了背景板,重点是玩梗和找乐子,像淄博烧烤一样便宜又解压。四是现场和短视频互相带火,看比赛的人又去周边吃烧烤,带动了消费。
有球迷觉得比赛太娱乐化,影响足球专业性。但张教授认为这本来就是业余联赛,没必要跟职业联赛比。就像有人喜欢看搞笑视频,也有人要看正经节目,不能要求所有人喜欢一样。再说现在生活压力大,线下一起玩比手机刷视频更让人放松。
南京奥体中心现场,常州球迷穿红衣服喊加油,南京球迷穿蓝衣服回应。输赢宣布后,全场一起唱《江苏欢迎你》。有观众说本来讨厌隔壁城市,现在觉得大家都是江苏人。比赛结束后,附近烧烤店因为挂了“苏超赞助商”横幅爆满,老板说三天营业额抵平时一个月。
苏超之前没人听说过,现在连外省人都问这是啥。但有人担心热闹过了就散场,像昙花一现。张教授说要维持热度,得把比赛固定下来,别让观众只当一次性活动。政府可以帮忙规划路线,让外地人来看球顺便旅游。
常州队虽然总输,但球迷反而更热情。有队员说以前觉得输球丢脸,现在发现被调侃反而有名气。宿迁徐州因为刘邦项羽梗,比赛后真去对方城市旅游打卡。南通赢了南京后,两地商家联合搞促销,卖特产比卖球票赚得多。
苏超没职业联赛那么严苛的规则,裁判有时也会笑场。有职业球员来看比赛,说业余队踢得乱但观众更投入。比赛没电视转播,全靠观众自己拍视频发网上,反而显得更真实。
现在苏超第二赛季开始筹备,有人担心收门票费观众就不来了。张教授说低价是优势,可以靠周边商品赚钱。像常州队的“吊州”玩偶已经有人预售,虽然听着像骂人,但买的人不少。
最后有观众说,以前觉得江苏十三个地级市互相掐架,现在发现大家图一乐。比赛输赢不重要,重要的是现场能大喊大叫没人管,回家路上还能顺路吃顿便宜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