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证指数创下三年新高,市场却陷入一种奇怪的氛围。
指数涨得欢,个股表现却像在玩捉迷藏,不少投资者发现账户里的数字并没有跟着指数一起往上窜。
这种背离从4月7日开始就悄悄出现了。
数据显示,4月初市场刚启动时,超过八成个股都在上涨。
那时候随便买只股票,赚钱的概率很大。
可随着指数突破前期高点,上涨的股票数量反而越来越少。
最近一周,指数加速上涨的同时,只有不到四成的个股能跟上节奏。
这种分化让很多投资者感到困惑。
明明看着指数天天涨,自己的持仓却像被施了定身法。
更让人郁闷的是,等下定决心要追涨时,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。
市场就像在玩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,总能让大多数人慢半拍。
仔细观察会发现,这轮行情里真正持续上涨的股票都有个共同点:机构资金提前布局。
以通源石油为例,在伊以冲突爆发前,机构资金就已经活跃了一个多月。
等到中东局势紧张的消息出来,股价顺势拉升,不明就里的散户追进去时,机构正好完成派发。
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。
皇氏集团、复旦张江、维康药业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股票,背后都有机构资金长期运作的痕迹。
它们往往在消息出来前就悄悄走强,等利好兑现时反而开始调整。
这种玩法让追消息的投资者屡屡碰壁。
市场流动性变化也能解释部分现象。
阳光资金流入放缓后,两融余额还在持续增加。
这种资金结构下,热点轮动加快,但持续性变差。
一个板块刚有点起色,资金就急着切换到下一个目标。
散户刚跟上节奏,行情就结束了。
电力、创新药等板块的走势很能说明问题。
它们都经历过缓慢吸筹、快速拉升、高位震荡的过程。
可惜多数人只注意到拉升阶段,忽略了前期的铺垫。
等反应过来要参与时,往往已经处于行情的后半段。
这种市场特征对普通投资者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光看消息追热点很容易被套,需要更多关注资金动向。
那些被机构长期关注的股票,即便短期不涨,也值得放入观察名单。
毕竟在这个市场里,跟着大资金走,总比盲目追涨要靠谱些。
说到底,股市赚钱从来都不容易。
指数创新高固然可喜,但要想真正赚到钱,还得看准节奏、跟对资金。
市场永远在变,唯一不变的是大资金总会留下痕迹。
找到这些痕迹,或许就能在下一轮行情中占据先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