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太侠,行业智库《侠说》主理人。
十年前咱们网购还在算“3天送达算不算快”,现在点杯奶茶都嫌30分钟太久。
这零售的江湖啊,真是一天一个样。
当美团、京东还在为“1小时达”打得头破血流时,抖音悄悄甩出了王炸——把超市合并进小时达,还顺带把“次日达”也算作即时零售。
这波操作,到底是偷换概念还是降维打击?
1、即时零售这池水里,早就挤满了大鱼
这两年,“即时零售”四个字,早就从“新鲜词”变成了“刚需场景”。
简单说就是“线上下单、线下1小时内送到家”,像你半夜突然想吃火锅,点开APP下单,半小时后食材送到家,这就是即时零售的日常。
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特意点名将其列为重点发展方向,足以见得这个赛道有多火。
现在这池水里,美团闪购靠外卖骑手打下半壁江山,京东秒送仗着自家物流虎视眈眈,淘宝和饿了么也没闲着。
图源:抖音超市
可抖音呢?2022年10月就推出了小时达,却一直不瘟不火。为啥?
2、小时达的坎,难在哪儿?
说白了,抖音就像个擅长唱跳的明星,突然要去参加田径比赛——优势在别处,短板太明显。
图源:即时零售平台对比拆解深度
先说物流这关。美团有700多万骑手跑遍大街小巷,抖音却得靠顺丰、达达帮忙,配送费比美团贵不说,还经常不准时。
有商家吐槽:“客户下单后总问‘为啥隔壁平台能1小时到,你们要90分钟?’,我都没法解释。”
再看用户习惯。大家用抖音是刷视频、看直播来的,突然让人家在这里买酱油醋?就像在KTV点火锅——场景不对味
数据显示,抖音小时达里70%以上是连锁品牌,小超市根本玩不转,因为没精力搞直播带货引流。
更头疼的是内部打架。一会儿把小时达归到电商部门,一会儿又划给本地生活团队,搞得商家晕头转向。有内部人士透露:“资源都往直播电商和团购倾斜,谁在乎小时达啊?”
3、换赛道!次日达是小聪明还是大格局?
就在大家以为抖音要放弃时,它突然宣布:抖音超市正式合并至“小时达”业务。次日达也算即时零售!
抖音将原本分散的“即时配送”和“次日达”能力集中,相当于给即时零售装了台“加速器”——以前用户点超市商品,可能得等1小时;现在,依托“小时达”的成熟配送网络,30分钟内送到家成了常态。
这招够不够“鸡贼”?但仔细想想,高手过招,从来不是硬碰硬
图源:抖音小时达
次日达把配送时间放宽到24小时,商家可以从仓库发货,不用盯着同城那三公里。比如在广州直播卖衣服,深圳的客户下单,第二天就能收到——这下物流压力笑多了,成本还降了30%。
更妙的是玩起了抖音最擅长的“内容套路”。你刷到露营装备的视频觉得不错,下单后第二天收到,刚好周末用。这种“看到就想买,买了很快到”的感觉,可比传统即时零售的“应急买”更有吸引力。
更关键的是,抖音同步放开了两个“大招”:
一是达人带货权限全面开放。
以前只有头部达人能挂即时零售链接,现在中小商家绑定的“探店达人”,也能直接推附近门店的商品。
二是AI工具“探饭”正式上线。
这个被称作“即时零售版推荐算法”的工具,能根据用户常点品类、地理位置、甚至天气(比如暴雨天自动推速食),精准推荐附近门店的商品。
中小商家也乐了。以前小时达要求太高,现在开个网店、备个仓库就能做次日达。有白牌厂商说:“不用请主播,把产品详情页做好,自然流量就够用。”
这不是单纯的流量倾斜,而是把‘人找货’变成了‘货找人’。抖音已经用“内容+算法”,把即时零售变成了“需求预判游戏”。
4、这步棋,藏着什么野心?
如果说合并是“练内功”,那抖音的真正野心,是撕开即时零售的“三国格局”。
抖音这手,根本不是在跟美团抢即时零售的蛋糕,而是想重新定义“即时”这两个字。
过去几年,即时零售市场被阿里(饿了么+高鑫零售)、京东(京东到家+7FRESH)、美团(外卖+买菜)三分天下。
但新餐饮产业联盟的最新报告显示:2025年上半年,抖音小时达的用户渗透率已经突破28%,直逼美团的35% ——换句话说,每10个点即时零售的人里,有3个开始用抖音下单了。
图源:美团Meituan
如果把“小时达”和“次日达”都算成即时零售,那规则就变了。抖音的6亿日活用户突然都成了潜在客户,那些靠内容种草火起来的商品,再也不用受限于“必须1小时送到”。
就像当年淘宝用“双11”改变了购物节,拼多多用“拼团”改变了买东西的方式,抖音可能正想靠“内容+次日达”,让大家觉得:“想买东西?刷抖音看到喜欢的,明天就能到,这不也挺即时的吗?”
5、商家的机会来了吗?
抖音的入场,最激动得不是用户,而是中小商家。
618期间,抖音即时零售的GMV同比暴涨200%,6万+品牌成交额翻倍——这是“大思维实战”披露的数据。但热闹背后,是更残酷的竞争:
第一关:履约能力关。
即时零售的核心是“快”,但“快”的前提是“稳”。
杭州一家奶茶店老板跟我吐槽:“上周搞活动,订单突然涨了5倍,结果配送员不够,30单里有10单超时,差评比平时多了200%。”抖音虽然整合了小时达的配送网络,但商家的“前置仓备货”“订单峰值应对”能力,才是决定生死的关键。
第二关:内容运营关。
抖音不缺流量,但缺“精准的流量”。
一位做卤味的商家告诉我,他一开始发产品视频没人看,后来跟着平台学“场景化拍摄”——拍深夜加班的白领啃鸭脖,拍宝妈给孩子煮卤味面,视频播放量从500涨到5万,订单也跟着涨了10倍。“用户不是要买卤味,是要买‘治愈感’。”他说。
第三关:价格平衡关。
即时零售的用户对价格敏感吗?答案是“既敏感又不敏感”。他们能接受比超市贵10%-15%,但绝不能接受比外卖平台贵30%。所以,商家得学会“用内容溢价覆盖成本”——比如强调“现做现发”“门店直送”,而不是单纯打价格战。
6、咱们该怎么看?
这两年,即时零售从“小众需求”变成“日常标配”,背后的逻辑很清晰:现代人的时间越来越贵,“省时间”比“省几块钱”更重要。
而抖音的入场,不过是把这个逻辑从“效率竞争”推向了“体验竞争”——当配送速度不再是壁垒,谁能用内容、算法、服务,让用户觉得“点这个单,比自己下楼买更值得”,谁就能笑到最后。
图源:微博@中国新闻网
但话说回来,即时零售的战场足够大:2025年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.2万亿,未来3年还将以25%的速度增长。抖音、美团、京东、阿里,没有谁能“吃掉”谁,只会有更激烈的“贴身肉搏”。
而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,这场战争最好的结果,大概就是——
深夜饿了时,手机里多一个“更快、更懂我”的选择;
商家们不用再“卷价格”,而是“卷体验”;
至于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入局的创业者……
即时零售的风,才刚刚刮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