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伟达屡次否认“后门”问题,可就在这会儿,路透社爆出了独家消息,称出口的芯片里装了追踪器!一时间,中方态度突变,悍然下令企业不要再用H20。美国这边觉得中国的反应如此干脆,怎么看怎么不像个好兆头。
一句“没后门”能挡得住那颗追踪器带来的慌乱吗?这几天,芯片圈里的风声,就像飘进数据中心的刺骨冷风。前头,英伟达多次澄清H20里没有“后门”,紧接着外媒爆出猛料:美国给出口的服务器里安了追踪器,连戴尔、微软搭载英伟达芯片的整机都在这份名单上。
还没等市场缓过劲来,又传来一条更扎眼的消息——一些关键的安全单位被通知不能用H20。是真是假还没确认,但态度已很明确:安全这根弦,紧得很。
以往中国企业都用英伟达的芯片做AI的事,现在忽然叫停,倒也不奇怪。毕竟,芯片算是高端科技的核心,谁都想把握主导权,这点可以说是很自然的反应。
美国这边一边把顶尖AI算力出口中国的渠道收紧,一边又扔出这样经过“特别调校”的芯片。英伟达的H20就是在这个策略下的产物,目的很明显:让中国产业在一种可控的、持续的技术依赖中慢慢发展。结果,当中国的企业真拿到这个东西时,却发现这份“礼物”的说明书比预想的复杂得多,甚至,简直就像是一张陷阱图。
中国官方迅速揭穿了这个黑箱,直戳它的三大毛病:不安全、不先进、不实用。所谓不先进,就是它的算力只有旗舰H100的二成左右,但偏偏配备了最顶级的HBM3e内存。这摆明了不是在帮你,反倒像是在坑你嘛。
就像给身体虚弱的人送了一双最好的跑鞋,不但跑不快,还暗示着以后更高级的内存技术随时可能被断掉,技术升级的路又得看别人脸色。再加上高昂的能耗,这份“豪华”的配置不仅荒诞,还用得挺废,性价比低得让人震惊。
比性能不完整还要让人担心的,是安全方面的一层层疑云。英伟达之前一直坚决否认他们的产品有“后门”,但一条爆料就差点让所有猜测都变成了事实:有人透露说,美国在一些出口的高端服务器里偷偷放了追踪器,其中还包括搭载英伟达芯片的戴尔或微软的设备。
这种追踪器可以实时掌握设备的所在位置和工作情况,为未来可能的远程监控提供了技术基础,还能配合《芯片安全法》草案实现“远程阻止启动”,为相关操作铺平了道路。
这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背叛,完全打破了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信任原则。原本互惠互利的商业供应链,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潜在的国家级监控体系。哪个主权国家会把自己的数据中心、国防机构等敏感地点,放在这种刀俎之下呢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!
中国官方的反应也就此表现得相当果断。国家安全部直截了当地发出风险警示,网络信息办公室更是当场约谈英伟达,要求他们就后门和远程控制之类的问题交代清楚。紧跟着,官方媒体全力炮轰,把H20芯片的“三宗罪”曝光得一清二楚,字字句句都在强调:这玩意儿,所谓的“高科技”,中国不接盘,也不相信了。
政策方面的定性,像一闪而过的闪电一样,迅速传到了产业链的每个角落。之前,可能很多企业还在摇摆,拿不定主意。
一旦政府把使用美系芯片归为高风险行为,商业决策的天秤就开始飞快向一方倾斜。多年来,中国科技圈一直弥漫着一种深沉的焦虑——核心软硬件的底层逻辑被别人把控,数据安全就像悬顶的利剑,时时刻刻让我心头沉甸甸的,这样的日子,还有谁甘愿继续过下去呢?
因此,一场果断的“换芯”行动正式启动,不再只是空谈。奇虎360公司公开表态,完全停用英伟达芯片,转向选用国产品牌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大厂也快马加鞭,组成联盟,打算在三年内实现自动驾驶核心芯片的全部国产化。
市场的反应最为直观:从七月到八月,英伟达等美国厂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一下子就掉了;而以华为昇腾系列为代表的国产品牌,则迎来了难得的市场大好时机。许多产业链上的大公司,其实一直在等一个明确的政策信号,这份“不接盘”的声明,无疑让整个行业在智能化提升方面更有底气和方向感。
或许美国没想到,精心布局的“封锁”策略,反倒变成了中国本土芯片产业崛起的最大推手。英伟达的CEO黄仁勋也曾直言,华为出口限制在某些方面算是“吃力不讨好”的做法,因为它反而促使中国企业加快了自主研发高端技术的步伐。
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说过类似的话,即使单个芯片的技术还存在一些差距,只要采用系统性创新的方式,也能在计算的最终结果上追赶上世界前沿的水平。
历史的节奏总是在重复那些相似的韵味。上一世纪,美国成功压制了日本的半导体产业,可最后自己芯片制造的全球份额也从37%一跃跌到12%。冷战时期对苏联的禁运,虽一度让对方难以发展,但并没能真正堵住他们技术的脚步。
如今,面对一个规模更大、体制更具动员力的中国,想靠限制高端技术输入来保持霸主地位,看来更多是一种战略上的失算。
最新数据显示,到2030年,中国大陆在芯片制造上的份额可能会升到24%。这背后,是全国家系统的政策支持、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动员的全力推进。毕竟,技术虽能被暂时封锁,可对智慧和创新的渴望,是难以被遏制的。无论是核弹还是航天领域,中国都在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中,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。
目前的芯片竞争,早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科技或商业角力,它事关一个国家的产业安全和未来走向。国产芯片的路还远着呢,难免会遇到各种薄弱环节和难题。
当“安全、先进、实用”真正成为行业的共识和标准时,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,不管是龙头企业还是普通的AI创业者,都开始用实际行动做出回应,减少依赖,迎难而上。这场无声的较量,谁都敢打赌,赌的可是未来完全不同的科技格局。一旦信任的基础被剥离,重头起炉做不再是选择,而变成了必然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