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5年的四川,冷得能冻掉鼻涕,天全、芦山、宝兴这一带一夜之间白了头,可一场更冷的“风暴”,正席卷整个川西。百丈关上,二十五万大军对峙,仅仅一个星期,红四方面军损失近万人,这场硬仗,让八万劲旅变成四万。你有没有想过,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,红军为何还敢一战?而川军,又是怎么从“一打就散”变成“敢死队”?咱们今天不聊纸上谈兵,带你穿越回雪球大的四川冬天,看血与火的百丈关拉锯。到底是战术错误还是天意弄人?这场仗背后的真相,等你来揭开。
你没听错,上来就是“红军VS川军”,一场谁都没退路的对决。红四方面军25000人要硬刚川军和中央军合计20万,这不就是蚂蚁对大象?一边是张国焘力主南下,要拿下成都吃“大米”,一边是刘湘看家本领,不惜把所有能叫得上号的兵都调来死守百丈关。更刺激的是,川军之前一向软绵绵,这次却变身“铁血敢死队”,没有银元不要命。难道红军真能“以小博大”,在平原地区打出奇迹?还是川军临死挣扎翻了盘?别急,这故事才刚上路,还有你想不到的人和事。
红四方面军刚拿下天全、宝兴、芦山等几个县城,战士们以为进成都是“包饺子”,川军都是“豆腐渣”,一打就散。毕竟,从嘉陵江到天芦名雅,打了一路,歼敌上万,自己伤亡不多,可谓士气如虹。可朱德和刘伯承这两位老四川人没这么乐观:论地形,百丈关全是小丘陵,大兵团能发挥大炮飞机,红军游击战优势全没了。按理说毛主席早给电报,要先稳住现有根据地,消灭刘文辉和杨森的残兵,等中央跟张学良谈好再北上。但张国焘执意南下,红四方面军兵力又分散,各路都布防,只能25000人打全川精锐。村里的乡亲一听,原来游击队也有“高低配”,可惜大气候不是他们的。川军郭勋祺、杨国珍、本来被刘湘要求立刻回来受死,他们一合计,等死不如在这里守着,说不定还能“戴罪立功”。
夹门关、大兴场、百丈关,红军三路推进,初战顺利,敌人像烂白菜一推就倒。月儿山、鹤林场、黑竹关、治安场,红军连拿数关,张国焘“成都吃大米”似乎唾手可得。可惜好景不长,真正的考验来了——傻儿司令范绍增带仨旅支援,红军遇上车轮战。前旅攻不下就撤,后旅顶上,来回换,红军这时已经连番激战,疲劳成了最大杀手,弹药供应跟不上。川军的枪林弹雨不再但凡争气,还有银元和“死命令”助攻。逃跑要枪毙,冲锋就发钱,兵在前是条汉子,不在就是死。突然之间,川军敢死队人海战术,踩着战友尸体冲锋,拼到烂田里都是战壕。许多红军战士发现,对面的川军完全变了个样。此时,朱老总和刘伯承担心的事情发生了:川西平原无遮无挡,敌军几十架飞机成天轰炸,红军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倒在血泊里。饱和攻击,几乎让治安场变成人间炼狱。整个战场表面虽有平静,实则刀光剑影。
突然之间,一个巨大的真相浮出水面:川军不但“人狠话不多”,还玩了“无差别轰炸”,刘湘亲自下令,飞机一架架飞到川西,炸弹不管红军还是自家人,全部一起砸。炸碎的不止土地,还有军队最后的防线。更刺激的是,四方面军刚要喘口气,薛岳的中央军又从后门杀进来。你以为只有川军狠?中央军更专业:先进武器、堡垒战术、九个团一口气压上去,把防线像切萝卜一样切穿。峡口战役,许世友的35团拼光,团长也战死,整个天芦名雅变成一道血肉磨盘。这一刻,红军南下战略彻底破产,从“胜利在望”变成“腹背受敌”。
战争表面进入胶着,红四方面军只能在天全、芦山附近修整,可四川的冬天不给面子,几场大雪就让所有补给计划全打了水漂。老百姓家里资源有限,四万多人分吃不到两万人的粮,这日子过得比火锅店还难挤。正当红军想办法休整,老蒋终于派薛岳下场,这“黄雀在后”的中央军只等别人打得精疲力尽,摘桃子不费吹灰之力。食物棉衣告急,红军非战斗减员越来越多,不打仗都扛不住饿和冷。这时候中央军堡垒战术一口一口蚕食,许世友苦苦坚持,最终峡口也失守。南下失败成了定局,张国焘再也扛不住舆论压力,终于同意北上。
说到底,红四方面军打百丈关,有点像冲着彩票头奖去买一张刮刮乐。谁都知道中头奖难,可张国焘还非要“南下吃大米”。你要说他勇敢,也是蛮拼的,大冬天带着几万儿郎和川军死磕,不换个打法就像鞋里进了石子,走哪儿都滤不出顺路。朱老总和刘伯承一开始就看透川西平原,地势开阔,敌人大炮飞机随便施展。毛主席远隔千里早提醒,先稳住根基、等时机,可惜耳旁风一阵,张国焘听不进去。“不撞南墙不回头”,撞完就是真的回不了头了。你要夸张国焘坚持理想,确实比墙还硬;要吐槽他转不动脑筋,估计也有人说“你这脑壳是不是冬天冻麻了”?不过,这次兵分七坨,结果只留一坨人攻坚,剩下的都在远处“看热闹不嫌事大”,红军打到最后,弹药断粮,强弩之末,能撑住一天算一天。好在最后他能听朱老总和党中央意见,知错能改,总算没有给川军中央军喂个大饺子。至于这“车轮战”二百五打法,真不是好对付的,川军一个敢死队,会欧美打法加土办法,红军也只能拼勇气、拼意志,最后还是天时地利人和没站在红军这边。
你觉得红四方面军打百丈关,是张国焘“据理力争”,还是一意孤行走到绝路?南下战略到底是勇敢往前冲,还是固执“撞南墙”?反过来看,如果川军和中央军没使出银元加枪毙的狠招,红军会不会就此打进成都,翻盘成功?还是说,无论怎么拼,老蒋的薛岳部总会像黄雀一样最终收割?你站张国焘的南下,还是赞成朱老总稳妥“胜而退兵”?敢不敢聊聊,如果你是红军指挥官,关键那一步,你怎么选?留言来讲讲你的看法,这场雪地拉锯,你觉得到底是谁赢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