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京还没松口,特朗普先放狠话,乌克兰亮出3000公里导弹
这盘棋,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。一边是克里姆林宫的老牌外交官拉夫罗夫,慢条斯理地给峰会的大门又加了一把锁;另一边,是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,摆出一副要掀桌子的架势。
世界屏息以待的普京与泽连斯基的会面,现在看来,更像是个遥不可及的幻影。
拉夫罗夫的话说得滴水不漏,翻译过来就一个意思:想让普京总统坐下来谈?可以,但得等我们这边的人把所有细枝末节都捋顺了,拿出个我们满意的“建议”再说。这哪是设置门槛,这简直是直接在谈判桌前砌了一堵墙。
更有意思的是,他话锋一转,轻轻点了一下乌克兰方面的“合法性”问题。这手牌打得相当刁钻,不直接说泽连斯基你不行,但意思已经摆在台面上了。在俄罗斯的官方语境里,乌克兰政府一直被称作“基辅政权”,这背后是对其根本地位的否定。连跟你谈判的人是谁都还没个定论,这和平又从何谈起?
特朗普那边可就没这么多弯弯绕绕了。他直接在“真相社交”上喊话,那意思很明白:光挨打不还手,怎么可能赢?他把乌克兰比作一个防守能力顶尖、却被教练禁止带球过半场的球队,矛头直指前任拜登的“绥靖”策略。
为了让自己的强硬形象更深入人心,他甚至翻出一张老照片,照片里他学着当年尼克松的样子,用手指着普京的胸口。这个动作可不是随便摆的,它致敬的是1959年那场著名的“厨房辩论”。当时,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在莫斯科的一个美国展览会上,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就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优劣展开激烈辩论。特朗普模仿这个姿态,显然是想告诉世界,他才是那个敢于直面强敌、毫不退让的硬汉。
风声并非空穴来风。《金融时报》早就捅出来,特朗普私下里问过泽连斯基,美国给的家伙什儿,能不能往莫斯科或者圣彼得堡招呼。白宫赶紧出来灭火,说那只是个“提问”,不算鼓励。可如今特朗普这番公开表态,就像把那点窗户纸彻底捅破了。
这背后传递的信号太微妙了。美国是不是准备松开拴在乌克兰身上的绳子了?要知道,长久以来,华盛顿一直严禁乌克兰使用美援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纵深,这条红线是拜登政府小心翼翼维持的平衡。特朗普现在这么一搞,等于是在暗示,规矩是可以改的。
基辅那边,泽连斯基也没闲着。他对着镜头,毫不掩饰对莫斯科拖延战术的愤怒。他说俄罗斯一边空袭,一边还专挑美国在乌克兰的企业下手,这摆明了就是不想让战争停下来。
泽连斯基不是光动嘴皮子。乌克兰亮出了一款名为“火烈鸟”的自产巡航导弹,这个举动,才是真正让局势变得诡谲的地方。
美联社的记者拍到的照片显示,这些导弹上印着“479”和“480”的编号。这个细节至关重要,它说明“火烈鸟”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,而是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的成熟武器,产量至少有数百枚。乌克兰的军工体系在战火中表现出的韧性,着实让外界刮目相看。
泽连斯基更是放出话来,这款射程超过三千公里的导弹,已经在战场上见了红。言下之意,莫斯科完全在其打击范围之内。他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补了一句,只要西方盟友的情报给到位,对克里姆林宫来一次“大胆的打击”也并非不可能。
你看,这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双簧。特朗普在前台喊着“进攻”,泽连斯基就在后台亮出家伙。两者一唱一和,把压力直接给到了莫斯科。
拉夫罗夫在讲话中还埋了一个更深的伏笔。他说,乌克兰战后的任何安全保障,俄罗斯都必须是参与者。他明确拒绝了欧洲搞的那个“自愿联盟”模式,说那是“瞎胡闹”。
这话的潜台词是,就算战争结束,乌克兰也别想彻底投入西方的怀抱。俄罗斯要在未来的乌克兰安全框架里,占一个有否决权的席位。这才是克里姆林宫的底牌,它要的不是一纸和平协议,而是一个能永久锁定乌克兰地缘政治走向的枷锁。
而特朗普呢,他开出的价码同样诱人。价值九百亿美元的武器大单,包括先进的航空和反导系统,承诺给乌克兰“强有力的保护”。但他也很精明,绝口不提派驻美军。他的算盘是,武器我来卖,人你们欧洲自己上。
这让伦敦和柏林很头疼。英国的斯塔默和德国的默茨都坚持,和平协议里必须有类似北约“第五条款”那样的集体防御承诺,否则乌克兰的安全就是一句空话。可谁来提供这个承诺?美国不出兵,欧洲谁又有这个实力和胆量去单独面对俄罗斯?
现在,特朗普给出了一个“两周”的期限。他在接受电台采访时说,两周内就能知道和平谈判有没有戏。如果俄罗斯还是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,他可能就要换个玩法了。
这究竟是最后的通牒,还是又一次的政治表演?没人说得清。普京在阿拉斯加会晤后,始终没有对峰会做出任何明确承诺。与此同时,俄军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攻势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,就在拉夫罗夫讲话的同一天,利沃夫地区还遭到了无人机和导弹的袭击。
战场上的炮火,远比谈判桌上的言辞来得真实。
这场冲突的核心症结,从来就不是一场峰会能解决的。双方对“和平”的定义南辕北辙。一方想要的是邻国的彻底臣服和去武装化,另一方则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浴血奋战。这种根本性的矛盾,已经超出了外交斡旋的范畴,变成了意志力的直接较量。所谓的和平谈判,不过是这场较量在另一个维度上的延伸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