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,请勿转载
美国海军突击队退役传奇罗布·奥尼尔(Rob O'Neill),击毙本·拉登“那一枪”的执行人。在面对记者关于刺杀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假设问题,49岁的他回答得干脆利落:“我的靴子,仍然合脚。”这个比喻的说法,表明自己愿意随时再次踏上战场的决心。

这绝非来自退伍军人一句简单的豪言,而是一位曾400次深入前线、亲历战争残酷现实的老兵,对当前美伊局势和潜在冲突的一种深层忧思。
从“刺杀任务”到“战争代价”:奥尼尔的警告
这位美国传奇老兵近日接受《每日邮报》独家采访。他在谈及特朗普下令空袭伊朗地下核设施时,出人意料地表现出支持,但紧接着话锋一转:“如果美国特种部队哪怕只为评估核设施受损程度而进入伊朗地面……我们可能就永远离不开了。”
他警告政客们不要被“战争的快感”所诱惑。曾经,他是那个愿意“入侵任何国家”的年轻士兵,但现在的他,更愿意被称为一个“思考者”。
这位银星勋章获得者提醒公众——战争并不只是战略与胜利,更是一地鸡毛的善后。正如他所说:“我见过朋友被炸成两半。”
特朗普的“最后通牒”?哈梅内伊的“逃亡日记”
在完成对伊朗核设施的轰炸后,特朗普高调宣称:“伊朗核能力已被摧毁。”甚至有传言称,美以情报机构已经锁定哈梅内伊位置,总统手中握着“更极端的选项”。

奥尼尔认为,如果真的决定“拔掉最高领袖”,方式可能不再是突袭,而是“精确打击或无人机定点清除”。
他回忆起自己突袭本·拉登的那次任务:“这个时代不需要重演阿伯塔巴德。”奥尼尔强调那是一场数月训练、十年情报积累的行动,而非“演电影”那么简单。

他指出,这场与伊朗的对抗远未到收官时刻。美国的轰炸,或许只是“第一步”。真正的问题是:“如果(伊朗)政权垮台,谁来接管?”
阿富汗式泥潭:我们准备好了吗?
奥尼尔在接受采访时,反复提到一个词:“后果”。如果美国卷入更深的伊朗冲突,会否重演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剧本?会不会再次制造一个失控的真空,让“另一个ISIS”借势崛起?

奥尼尔发问:“如果我们推翻伊朗政权,又将扶持谁?”令他担忧的,不仅是海外的动荡,更是美国本土的安全。一旦冲突升级,伊朗可能会动用其“代理人网络”,在美国本土策动恐袭。“学校、医院、商场……恐怖分子只需要成功一次。”
这位退伍军人说,他并不想成为“末日论者”,但也知道自己“以前的预警有时是对的,而结果往往很糟糕”。
战争的诱惑,政客的短视
奥尼尔尤其批评了美国国内“急于出兵”的好战派政客,点名了参议员特德·克鲁兹,讽刺他在谈到中东问题时“尴尬得令人难堪”“你不能在不了解地形、敌人、历史的情况下,做出战争决策。但我们一直在这样做。”
这也是他对特朗普的一种忠告。他支持特朗普目前的克制,甚至称赞总统的“直觉”,但他提醒MAGA派:“别盲从。要先思考,战争值得吗?”
同时,他为现任国防部长皮特·赫格塞斯辩护,称其缺乏五角大楼经验恰恰可能是优势——“毕竟,五角大楼自二战以来就没赢过一场战争。”
中国、俄罗斯与“第三次世界大战”阴影
奥尼尔还把视线投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。在他看来中东局势恶化的潜在全球影响基本上被忽视了。俄罗斯已经警告特朗普不要直接介入伊朗问题,中国也已提出在以色列和伊朗和平谈判中充当调解人。

他警告说,人们开始习惯把“第三次世界大战”挂在嘴边,并当成一种谈资或电影片名,但事实可能远比这恐怖:“如果一枚核弹哪怕是‘意外’引爆,那就是一个引线。世界就此终结。”
最后的告白:“如果他们找我,我会去。”
尽管奥尼尔极力主张克制,但他也没有否认:如果国家需要,他仍愿披挂上阵。“我还是那个坚定的美国人。如果任务需要,我的靴子还合脚。”但他说这句话时,既像在发誓,也像在叹息。
战争不是视频游戏,别把它看得太轻
在如今鼓噪声渐高的美国政坛,“强硬”仿佛成了某种政治正确。但来自前线的声音却提醒我们:打仗是要人命的,是要付出代价的,是要考虑“然后呢”的。

罗布·奥尼尔,这位击毙过本·拉登的美国老兵,用他的冷静与坦率,试图为这个愈发激进的时代按下暂停键。他的声音,或许值得我们的倾听。
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,请勿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