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征途中红军越打越少?其实有批人悄悄加入,总数能组个加强师?
1934年10月,8.6万中央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,一年后抵达陕北时只剩7000多人。有人觉得这仗打得“血本无归”,可您知道吗?长征路上红军边打边“招兵”,前前后后塞进了近两万名新战士——这些人里,有被感化的国民党俘虏,有穷苦百姓家的壮小伙,甚至还有掉队后又追上来的“红小鬼”。
刚出发那会,扩红难如登天。湘江战役前,红军连打四道封锁线,白天跑夜路,晚上躲追兵,哪有时间做群众工作?《红星》报是红军的“随军喇叭”,可翻遍遵义会议前的报纸,扩红消息少得可怜。比如到宜章城,三天招了50个新兵,报纸还特意夸“成绩不错”——您八万多人的队伍,50个新兵够干那时候不光没时间,装备也紧巴,子弹都得数着用,多一个兵就多张嘴,扩多了反成累赘。
转折点在遵义会议。毛主席掌了舵,情况大变样。1935年2月,红军二打遵义,一仗歼敌5000多,抓了3000多俘虏。朱德总司令亲自去战俘营讲话:“咱们都是苦出身,国民党拿枪打穷人,红军拿枪护穷人。”这话戳中了不少人。结果3000俘虏里,2400多人当场报名当红军。这些人有军事底子,扛枪就能上战场,红军战斗力一下提了一截。
之后四渡赤水、巧渡金沙江,红军灵活得像条鱼,国民党追得喘不上气。1935年5月,红军在会理休整五天,这五天可没白歇——红一军团招800,红三军团超额完成任务,连军委纵队都多招了百八十人。最绝的是红九军团,为了掩护主力,他们单独在云南东川转了俩月,愣是从当地百姓里拉来1500多人。后来有人回忆:“那会咱们见着穷人就聊,说红军分田地、打老财,老乡听了眼睛发亮,扛起梭镖就跟咱走。”
可这扩红数咋说法不一?《红星》报统计到1935年4月,各部扩了5400多人;陈云去苏联汇报时说,遵义招3000,瑶族区招1万,会理招5000;毛主席跟斯诺聊天,直接说1935年1到4月就补了2万新兵。为啥差这么多?一来长征路上太乱,今天招的兵,明天可能就牺牲或走散了;二来有些新兵是游击队员转的,没算进正规统计。但不管咋说,这些新战士就像“及时雨”,让红军没在最艰难的时候“断了根”。
您长征不是简单的“人越打越少”,而是一边流血一边造血。那些悄悄加入的新战士,扛着和自己一样年轻的步枪,踩着草鞋跟着队伍走——他们或许没留下名字,可正是这些“新鲜血液”,让红军在绝境里挺了过来。这哪是“溃退”?分明是一群人用血肉之躯,给中国革命续上了一口气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