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桥油库 1992 年建成的时候,周围还是一片农田。那时候它可是杭州的功臣,承担着全市 60% 的成品油供应。谁能想到,三十年过去,城市扩张得这么快,曾经的郊区变成了热闹的居住区。现在油库最近的小区,直线距离只有 200 米。有居民开玩笑说,站在自家阳台上,能清清楚楚看到油罐上的锈迹,晚上睡觉都得睁只眼。
更有意思的是规划图纸。运河新城早就被定位成集居住、商业、文化于一体的城市副中心。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5 年刚公示的文件里,明确写着油库这块地将来要做文化、商业和公园绿地。可现实是,油库还好好地待在那儿,像个倔强的老邻居,不肯搬走。
其实大家盼着油库搬迁,也不是一天两天了。早在 2021 年,它就被列入了搬迁名录。今年 5 月,运河东岸景观带的规划图一出来,不少人眼睛亮了 ——1.65 万㎡的景观带里,油罐所在的位置标着商业商务用地。到了 7 月,市运河集团的三年行动计划里,又把油库征迁列为需要深化论证的项目。
政策文件看了不少,可到现场一看,情况有点复杂。运河东岸景观带项目部的施工告示牌早就立起来了,红底白字特别显眼。但再往油库那边走,油罐车还在正常作业,别说大型施工机械了,连个动工的影子都没见着。
为啥这么难?从问政平台的回复里能看出点门道。新油库选址可不是件小事,得满足安全、环保、交通三个硬标准。就拿备选的仁和油库来说,它的管道建设早在 2020 年就被列入交通强国计划,可见有多重要。但建管道、搬设备,哪一样都得花时间、花力气。
说到油库搬迁后的好去处,杭州人都会想到小河公园。那里原来是小河油库,2019 年搬走后,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地,现在更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地标。周末去看看,年轻人在草坪上野餐,老人带着孩子在油罐改造的艺术装置前拍照,多热闹。
不光是杭州,全世界都有不少这样的成功例子。德国鲁尔区有个地方,把废弃的储气罐改成了音乐厅,外面还加了观光电梯,成了当地的文化名片。想想看,康桥油库紧挨着运河,要是也这么改,说不定能成为杭州又一个标志性景点。
交通配套也得跟上。康运桥马上要拓宽成 12 车道,其中 6 车道还是高架快速路,总投资 14.58 亿。康良快速路也在做地质勘探了。等这些路修好了,这里的交通肯定大变样,不管是去市区还是往外走,都方便多了。
周边的居民对搬迁这事,态度特别一致。网上做过调研,超过 80% 的人都支持搬走。想想也难怪,绿城・汀岸印月 683 套房卖光了,泊缦府 324 套也差不多了,加上其他三个限价盘,这么多住户,谁不希望家旁边是公园商场,而不是油罐车呢?这里的房价均价 3.37 万 /㎡,按理说生活配套该跟上了,可现在买个菜、逛个超市,还得依赖 3 公里外的城北万象城,确实不太方便。
从经济角度算笔账,油库这块地改成商业和文化用地,收益肯定不小。更重要的是,能填补这一带没有大型商业体的空白。再说能源保障,仁和油库的承接能力正在评估,以后说不定还能建 "地下能源走廊",用成品油管道代替油罐车运输,又安全又高效。
畅想一下未来,这里能有多美?正在建的京杭大运河博物院,和油库地块离得很近,将来完全可以连起来,形成一个文化地标集群。那些老油罐别拆了,改成艺术装置多有特色。电厂河北侧的绿化带再和运河景观带连起来,散步、跑步都有好去处。
按照三年行动计划,2025 到 2028 年是关键时期。但在这之前,过渡期的安全管理也不能马虎。是不是可以增加巡逻次数?或者更新一下老旧设备?这些都是居民关心的事。
城市发展就像人长大,小时候穿的衣服,长大了肯定不合身。康桥油库的事,其实就是杭州城市进化的一个缩影。怎么在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城市发展之间找到平衡,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。
说不定再过几年,当我们站在改造后的油库地块上,看着运河里的游船、岸边的商场和公园,会想起今天的讨论。到那时候,再给孩子讲讲这里曾经的事,该多有意义。你觉得,康桥油库什么时候能完成它的使命,迎来新生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