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社部新规来了,超龄劳动者利好信号!边领养老金边领工资合规化

 161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8-06 17:53

退休后打工的注意! 国家新规来了:养老金照拿,工资合法领,工伤还能赔!

2025年7月31日,人社部甩出一份重磅文件,直接给超龄劳动者吃了颗定心丸。

文件全名叫《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(公开征求意见稿)》,专管退休后继续打工的人。

它明确说了:一边领养老金,一边拿工资,合理合法! 更狠的是,以前没法交的工伤保险,现在也能单独参保!

哪些人算“超龄劳动者”? 简单说就两类人。

一类是办完退休领养老金的老职工,比如返聘的会计、技术师傅。

另一类是到岁数但没养老金领的人,比如缴费不够年限还在车间干活的大叔。

以前这两类人打工,权益像“灰色地带”:合同咋签? 工伤谁赔? 全凭老板良心。

新规直接把“超龄劳动者”名字拍桌上,宣布他们就是正牌劳动者。

甭管有没有退休金,只要还在干,该有的权益一样不能少!

最硬核的一条:必须签书面用工协议。

过去退休返聘的人,经常被塞个劳务合同甚至口头约定,出事维权难如登天。

现在企业得白纸黑字写清楚:干什么活? 在哪干? 每天干几小时? 工资怎么算?

协议还得写明休假怎么安排,协议期限多长。

这就等于给“领双份钱”正名了。

老张退休后去帮私企管仓库,原本老板只给时薪,加班没补贴。

按新规,协议里必须明确最低工资不能踩线(地方有标准的按地方算),加班得另算钱。

要是周末值班,调休或加班费跑不掉。

更大的突破在工伤保险。

以前退休人员根本交不了工伤险,因为社保系统自动关联养老账户,退休就停缴。

企业想保障? 只能买商业团险,但赔得少、条款坑,摔断腿可能只报几千块。

现在新规允许企业单独给超龄打工族交工伤险!

辽宁丹东已经试点:60岁的保洁阿姨在超市拖地滑倒骨折,走工伤鉴定赔了全额医药费,还拿到伤残补助。

和普通员工流程一模一样:先认定工伤,再劳动能力鉴定,最后按标准赔钱。

对企业也是大利好。

某机械厂返聘三位老技工,过去每年花2万买商业险,保额人均才20万。

去年有位老师傅被零件砸伤手,商业险扯皮三个月才赔1.5万。

今年丹东试点工伤险后,厂里直接参保,每月人均缴费几十块,保额上不封顶,真出事还能抵扣安全生产责任险。

不止工伤险,新规还卡住其他漏洞。

比如超龄员工被安排去扛货,企业得评估体力能不能承受。

要是让65岁大爷天天搬50斤箱子,绝对违规。

工作时间也要合理,不能仗着“返聘”就让连轴转12小时。

医保也有呼应空间。

虽然文件没细说,但实操中不少企业给交补充医疗险。

广州某酒店就给返聘的大厨买了住院险,切伤手缝针没花一分钱。

至于养老保险,对没领养老金的那批人更关键。

新规强调保障“基本权益”,意味着如果打工期间企业没缴养老,劳动者可以追责。

河北就有案例:58岁的李阿姨在厂里干了十年没交社保,退休时闹到劳动仲裁,最终厂子补缴了养老账户。

人社部这次动真格,把超龄劳动者权益拆解到毛孔:

协议怎么签、钱怎么发、伤怎么赔、班怎么加……全摆上明面。

连带着企业操作指南也清楚了,不用再猜“用退休人员会不会被告”。

银发打工潮早不是新鲜事。

快递站分拣员、便利店收银员、小区物业管理员,到处是白发身影。
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超过950万60岁以上老人仍在工作,其中近一半是退休返聘。

过去他们的困境很具体:工伤自己扛、加班费别想、辞退没赔偿。

新规直接把漏洞一块块补上。

北京某律所合伙人算过账:企业正规用工成本约增加5%,但风险成本降30%以上。

最实际的变革在地方执行。

除了丹东的工伤险破冰,浙江、江苏已在试点超龄劳动者薪酬保护机制。

苏州劳动监察大队上个月刚处罚一家物业公司:返聘门卫工资低于最低标准,直接罚了3倍差额。

用工协议也卷起来了。

上海某外企给返聘工程师的合同列了27项条款,细化到“每月加班不超过10小时”。

法律顾问说得很直白:“白纸黑字才挡得住官司。 ”

而对打工的老人,一句话就能概括变化:

以前是“临时凑合用”,现在是“正经签合同上班”。

社区培训课上,65岁的王阿姨举着模拟合同笑得开心:“这下子女不念叨我打黑工啦!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