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戏圈最近有件新鲜事:一款名叫《The Knightling》的游戏马上就要登陆PS5、PC、Xbox Series,而它身上的“既视感”让不少塞尔达迷在屏幕前挑起了眉毛。你没看错,这位“骑士小将”浓眉大眼、画风治愈,玩法主打开放世界、自由探索和解谜,再加上那标志性的滑翔系统——好家伙,简直像是野炊(指《塞尔达:荒野之息》) 的表亲,小时候住隔壁那种。
你以为这就是东施效颦吗?其实不然。《The Knightling》不走寻常路,没选择只登陆Switch,反而步伐阔绰地迈向PS5、PC和Xbox。这对于始终只能在任天堂主机上体验塞尔达的老玩家来说,不啻于在沙漠中见到绿洲。那种一直被圈地自萌、今天终于能出圈的快感,可能只有玩十年马里奥的人才懂。但你要问——这就叫“借鉴”吗?又该怎么看待别家平台对《荒野之息》的“全面致敬”?
别急,厂商Twirlbound还给事件添了点料:堂而皇之取消了Switch移植版,只留下索尼和微软阵营的玩家笑逐颜开。这倒给了任天堂一个绝妙的反击理由——既然你能做“PlayStation上的塞尔达”,任天堂要不要索性回敬一把,来个“Switch上的索尼游戏”?
说到“索尼公式”,你会想到什么?大制作、写实剧情、英雄心事重重,《最后的生还者》的世界末日感、战神父子的苦大仇深、还有《对马岛之鬼》的朦胧浪漫。这些游戏有个共通点:故事沉浸、人物复杂、现实与幻想咬合,像极了电影。相比之下,任天堂总爱卖萌装傻、奇思妙想,关于勇者拯救世界,似乎总是云淡风轻。但要是Switch 2真来个《瘟疫传说》式的苦痛、严肃、家庭政治交错混杂的重剧情游戏?这画风能不能撑得住反转,任天堂迷会不会哭着喊着“不认识这家伙”?
请别忘了,创新本来就是游戏行业的老本行。新时代,巨头之间的借鉴、模仿,甚至某种意义上的致敬,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。回顾索尼的第一方阵容,《地平线:零之曙光》做了开放世界大拼盘,既有开放世界,更有机械恐龙和女主成长,谁敢说没借点侧面之风?就像做菜少不了盐,电子游戏进化也离不开“捞一瓢尝尝”这套逻辑。而玩家要的其实不难:内容新颖、体验升级,至于是叫塞尔达还是叫阿尔托莉雅,反倒没那么重要。
假如哪天任天堂真下决心,搞出一款第三人称动作冒险,主角不再是化身纯良的林克,而是披荆斩棘,背负家仇国恨的勇者,剧情曲折、亲情与政治纷争交织,甚至也能时不时来段华丽的QTE,这世界必然是要沸腾的。你说它在“回敬”索尼吗?其实也不过是行业之间的良性内卷罢了。毕竟,从马里奥到塞尔达,任天堂其实早已用无数次“站在某某肩膀上”,证明了自己究竟有多会“借鉴”与升华。
更何况,真正的创造力从来不是闭门造车,反而是见众家之长,杂糅于一体,最终产出不一样的火花。于是你会发现,《The Knightling》既像塞尔达,又一定不会只是塞尔达,只要Twirlbound能在细节和玩法上加入自己的思考,说不定就真能做出点新东西。也许下一次我们在Switch 2的屏幕前看到冒险家小队并肩作战、情感冲突深刻复杂时,也该感谢索尼救主。毕竟,同行相轻不如同行相擂,相互“抄作业”只要翻新花样,比的还是谁能更有料。
所以,那些高喊“模仿是耻辱”的玩家也可以歇歇了。塞尔达不必总在小众圈子自嗨,索尼风的剧情也未必永远那么高冷。唯一确定的是,这场你追我赶的游戏“借鉴大战”才刚刚开始。你不愿意看到别人拿你的饭碗做菜,回头可能就有人用你的锅炒出新花样。谁说这样的你来我往,不是游戏世界里最妙的风景呢?
最后,让我们静待《The Knightling》的表现,顺便一起猜猜:下一款会是什么样的“Switch上的索尼神作”?大浪淘沙,借鉴和创新本就是游戏产业永恒的命题——谁借鉴谁、谁又超越谁,不如游戏见分晓。
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及时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