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行理财产品会损失本金吗?理性看待银行理财的风险与收益

 70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9-18 14:06

资管新规实施以来,银行理财产品已告别"保本保息"的时代,就像一艘艘不再有绝对安全港的船只,需要在市场海洋中自主航行。

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,银行理财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,"刚性兑付"被彻底打破。招商银行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银行,其理财产品同样遵循这一市场规律。

理财的本质是"受人之托,代客理财",银行作为管理人不承诺本金保障也不保证收益。这意味着任何理财产品都存在一定风险,只是风险程度不同而已。

01 风险等级划分,看懂产品风险标识

招商银行将理财产品风险由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:R1(谨慎型)、R2(稳健型)、R3(平衡型)、R4(进取型)和R5(激进型)。

不同风险等级对应不同的投资标的。R1级主要投资国债、央行票据、银行存款等安全性高的资产;R2级投资债券、货币市场基金等;R3级可能配置股票、外汇等;R4级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占比较大;R5级则可能投资期货、期权等金融衍生品。

这就好比选择交通工具,从步行、自行车、汽车到飞机,速度越快但风险也相应增高。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。

02 本金损失可能性,因产品风险等级而异

招行理财产品确实存在本金损失的可能性,但这种可能性因产品风险等级而异。R1和R2级别的产品本金亏损概率较低,而R4和R5级别的产品本金损失可能性较高。

即使是风险等级较低的理财产品,也可能出现净值波动。2025年初,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就出现了净值下跌的情况,有的投资者甚至单周亏损超千元。

有投资者反映:"二月开始持有的招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就一路下跌,一个多月就亏了几千块。"这种情况虽然不普遍,但确实存在。

03 影响本金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

市场风险是影响理财产品本金安全的主要因素。理财产品价值会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,特别是投资股市或其他高波动性市场的产品。

债券市场波动也会影响理财产品净值。2025年初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下跌,主要原因就是债券市场波动加大,信用利差走阔,导致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价值下跌。

信用风险也不容忽视,这是指发行方或借款人无法按时兑付本息的风险。虽然招行会对合作方进行严格信用评估,但这种风险无法完全避免。

流动性风险同样存在。如果投资者需要提前赎回理财产品,可能面临资金无法及时变现的问题。一些封闭式产品不允许中途赎回,或者有赎回限制。

04 招行的风险控制机制

招商银行通过多种方式来管理和控制理财产品风险。招行会对债券发行人设置门槛,如净资产需大于100亿,同业存单评级大于AA级,单只债券持仓比例不得大于产品规模5%。

在极端市场情况下,招行的风控机制显示出一定的有效性。2022年债市大幅回撤期间,招行朝朝宝依然获得七日年化利率2%收益,且从未发生过赎回失败案例。

招行也会对代销产品进行风险评级,根据产品投资方向、投资范围、历史业绩及波动情况、发行人管理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估。

05 投资者应对策略,如何降低本金损失风险

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,合理配置资产。避免将所有资金都投入高风险产品中,而是应该建立"风险—收益—流动性"三角评估框架。

分散投资是降低风险的有效策略。投资者可以将存款、国债、黄金、保险等纳入投资组合,避免盲目追逐高收益。

对于短期闲置资金,可以考虑配置风险等级较低的产品,如招行朝朝宝等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。但单个账户持仓最好不要超过50万,大额资金买入前应查看产品持仓报告。

投资者还应该保持理性,避免盲目跟风或恐慌性赎回。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,理财产品也不例外。在面对亏损时,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性思考。

06 正确认识理财产品,走出保本误区

很多投资者仍然抱有银行理财产品"保本保息"的观念,但这已经成为历史。随着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,银行理财全面净值化,"刚性兑付"被彻底打破。

业绩比较基准不是预期收益率,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,不构成对产品收益的承诺。这就好比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,它只是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,而不是绝对保证。

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,应该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、理财产品投资协议、风险揭示书等文件,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。

银行理财不再是没有风险的避风港,而是需要投资者自负盈亏的投资工具。认识到这一点,是成为理性投资者的第一步。

招行理财产品就像是一片看似平静却暗藏波澜的水域,有的区域浅可见底(R1、R2等级产品),有的区域则深不可测(R4、R5等级产品)。

选择哪种产品,取决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。理财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,这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每个投资者都应该牢记的原则。

投资者应该认识到,银行理财产品只是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,而不是全部。合理的资产配置和风险分散,才是长期投资成功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