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科学颜论进行时#
蓝天梦启航 合肥少年迎接空军招飞挑战
清晨的阳光洒在合肥新站高新区康桥学校。这里正进行着一场严格的选拔。2026年度空军招飞初选工作正在这里展开。一群怀揣蓝天梦的少年。正在接受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考验。
检测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。眼科、耳鼻喉科、外科三大科室的检查有序进行。学生们排着长队。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忐忑。初选组工作人员透露:“今天一早上约有150人参加检测。”因报名人数众多。检测时间不得不延长至9月17日。这就是合肥学子投身国防的热情。
严苛标准:万里挑一的选拔
空军招飞选拔堪称 “万里挑一”。每一关都是对身心意志的极大挑战。身高必须在165-185cm之间。体重不低于标准体重的80%。不高于130%。计算公式很明确:标准体重(kg)=身高(cm)-110。
视力要求极其严格。双眼裸眼视力C字表均在0.8以上。约等于E字表5.0。未做过视力矫治手术。未佩戴过角膜塑形镜(OK镜)。无色盲、色弱、斜视等。
外科检查不止于静态测量。还需动态测试。一个简单的下蹲动作——双腿并拢且足跟不能离地。却能淘汰不少人。为什么?下蹲不全者跳伞时可能造成跟腱断裂。风险无法承受。
梦想与现实的碰撞
合肥锦绣中学高三学生高亮带着信心走进检测场。左右眼视力分别达到C字表1.2和1.0。越过了医学选拔中最大的“拦路虎”。但喜悦转瞬即逝。耳鼻喉科检测诊出患有鼻炎。梦想戛然而止。这就是招飞选拔的残酷现实。
但也有成功的例子。合肥七中高三学生许尚清通过初选。母亲在校外焦急等待。看到孩子拿着《初选合格对象登记表》小跑出来。她悬着的心终于落下。一个鼓励的拥抱。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“受到他父亲的影响。孩子从小就有参军梦。”许尚清妈妈分享道。全家支持孩子报名。尊重他的意愿。也看好空军航空大学的培养模式。
多元培养:蓝天之上的未来
高中生飞行学员被录取后。进入三个月考察期。合格者取得学籍、军籍。优秀者更有机会参与 “3+1”军地联合培养。在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三年。在空军航空大学学习一年。这种模式培养了众多高素质军事飞行人才。
合肥:招飞工作的亮丽名片
数据最有说服力。2025年。合肥市共有14名学子被录取为空军飞行学员。人数位列安徽省第一。2016年以来。合肥已为空军输送127名飞行学员。在华东五省一市中连续多年位居前列。
“空军招飞已然成为合肥教育的一张亮丽的名片!”市教育局连续获得“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单位”称号。多所学校及个人也因突出表现获得特殊荣耀。
成功的背后是系统的“保苗”工作。从初选开始。学校就在体能、视力、学业三方面重点培养。安排专门体能训练计划。督促课间远眺。科学用眼。针对薄弱学科加强指导。一切只为一个目标——护航每一位有志蓝天的学生实现梦想。
超越梦想:少女的蓝天志向
在合肥七中的招飞宣讲会上。高三(18)班女生孙佳妮勇敢表达了报名参加飞行员选拔的梦想。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热血与担当。赢得了现场的认可与掌声。虽然空军招飞目前主要面向男性。但这种勇气和志向值得尊重。
少年强则国强。少年智则国智。这些学子正在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。他们的梦想不再属于个人。而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。
检测还在继续。梦想仍在传递。那些通过初选的学子。即将迎接复选和定选的更大挑战。他们的路上有荆棘也有鲜花。有汗水也有笑容。但不管结果如何。这段经历都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。
蓝天等待新一代的守护者。梦想需要勇敢的追逐者。合肥少年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