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“贸易战”可真是打得火热,但有些事情确实让人琢磨不透,也说不清楚。思来想去,总觉得卡在两个根本的问题上:一是美国为什么要发起这么一场国际“贸易战”;二是美国又为何胆子这么大,敢和全世界动刀。特别是后者,这场“贸易战”不是盯着某个特定国家,而是针对所有国家嘛。那么要能敢来这样一场“贸易战”,可得挺有点子,有点勇气的。
不过,大家看吧,真正打起来之后,到目前为止,美国这个所谓的“贸易战”还真是有点效果。像欧盟、日本、韩国那些国家,大部分都出现了“低头”的迹象。这不免让人想问一句:到底靠啥,让这些国家都对美国“低头”了?
最直白的一个理由,我看得比较明白:原因在于美国负担了全球最大的贸易逆差,所以它不得不搞这场“关税战”了。就像特朗普说的,要实现公平贸易。美国发起“关税战”的最大底气在于,它可是全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,也就是说,它是最大的“甲方”。既然是头号“甲方”,那自然可以向“乙方”提出各种要求。
乍一看,好像有点道理,但细想想就觉得不对劲。为什么美国能成全球最大的“甲方”?按理说,进出口贸易应该是个平衡的事,短期的逆差或者盈余没啥大问题,可是一旦长期出现巨额逆差,那就挺奇怪的了。要是别的国家长期保持这样的贸易逆差,自己的金融体系早都崩盘了。因为对外出口超过进口,最终你得用钱买东西,可当你拿出去的钱越来越多,币值迟早会大跌,通货膨胀随之而来,钱变得不值钱。
可是你看看美国,几十年来的巨大贸易逆差,却没出现那种可怕的通货膨胀。原因很简单,它掌握了一个关键:能无限制印美元。而美元在国际上就像万能钥匙,能帮它买到全世界任何想要的东西。也正因为如此,它才成了全球最大的“甲方”。用“绿纸”换货的这种躺平式经济套路,诱惑力有多大,像吸毒一样,一旦上瘾,戒都戒不掉。就是这点让美国变成了世界上的“甲方”老大,敢用这个身份四处挑战、打起关税战。所以说,核心问题还是“美元霸权”。
你看看,面对这种“关税战”,像欧盟、日本、韩国这些发达国家,基本都“低头”了吧。面对“甲方”,对着世界通用的货币,要跟它硬碰硬?简直难如登天。除非你手里有点它必须得要、别人又买不到的东西。要是真有那样的宝贝,才能在跟美国讨价还价时有点底气。稀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,你美国的工业、军事都少不了它,可从别的地方又买不到足够的稀土,只能靠我。假如在“关税战”里跟我硬刚,不要你的美元,也不卖你稀土,你觉得怎么办?
所以你看,欧洲、韩国、日本都“低头”了,向美国妥协了,中国跟美国算是陷入了僵局。有不少人说中国赢了,赢得还挺漂亮的,但我不这么觉得。我觉得在这场“关税战”里,中美两头都卡壳了,走不出来。关键点在于,我们手上拿到了一些美国从别的地方买不到的东西,是这个原因让形势变得复杂。不过光凭这些,就能打赢这场“关税战”么?可没那么简单。
光有这些还不够,就像美国卡咱们的芯片,时间那么长,中国难道就跪了吗?没跪。因为单纯的需求和整个系统的需求可是两回事,而美国目前占着的优势其实就是系统的统治力。所以,要赢了这场“关税战”,最核心的点得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。
有些人可能觉得只要认清了问题的本质,直指根源,一举打垮“美元霸权”不就行了吗?用替代方案不就可以了吗?听起来挺简单,但实际上操作起来麻烦得很。而且,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可能得花上几年、十几年才能实现。要想搭建这样一个系统,首先得有一套基础设施——全球通信网络,而且这套网络得是独立的、高效的、安全的、还能保证信息保密的。就像现在大家都在用的SWIFT系统,就是这么一套体系。
有些人说,建立一个这样的通信系统其实不算难,只要我们愿意动手做一做,技术上都可以搞定。至于信息的保密嘛,用量子密钥技术,那可是坚不可摧的,破解不了的。但是,真正能让某个货币站稳国际舞台,关键还在于信用。这信用是怎么来的?是在使用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。问题是,这就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:如果没有被国际社会认可和使用,你的信用怎么能积攒起来?没有信用,又怎么能成为大家接受的国际货币呢?
仔细想想,美元今天能站到这个高度,也不是突然出现的。它最初的地位是从1944年签订的《布雷顿森林协议》开始的,协议中规定美元和黄金挂钩,比例是每盎司35美元,且这个比价不能随意变动。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约定,美元才变成了全球贸易中一个稳定、可以兑换的国际货币。
一直到1971年,美国总统尼克松把美元和黄金的挂钩关系给废了。如果你仔细看这个过程,长达27年。那会儿因为越战,美国的经济快撑不住了,黄金也快换不出了,所以尼克松宣布不再坚持美元和黄金的绑定关系。既然这个约定被打破了,为什么美国还能一直保持全球货币的领导地位呢?这主要是因为过去这二十多年积累起来的信誉,大家对美国的信任,形成了所谓的信用基础。
自那会儿起,美国用“美元霸权”在全球范围内“薅羊毛”“割韭菜”。时间长了,问题也就越堆越多了。因为美元越印越多,又通过各种途径流向全球,怎么办呢?只能发行美债,把那些流出去的美元再收回来,用美债的形式。结果,美债越发越多,现在一年仅利息部分就差不多等于美国的军费开支了。
换句话讲,之前那套“割韭菜”“薅羊毛”的玩法已经难以维持了。于是就搞起了“关税战”,想要缩小贸易逆差。其实,减少贸易逆差也就只是说说罢了,重点还是要建立一套新的规则——也就是说,想让全世界的经济要发展,想要搞好自己的经济,必须得听我指挥。
讲到要在全球“贸易战”里把美国打败、搞垮它,得得从根源抓起,得从“美元霸权”入手。要是真要摆脱它的控制,应该走怎样的路子呢?
首先,要在某些地区打造非美元的贸易体系,在这个范围内持续运转一段时间,积累信用,证明其稳健可行,自然会吸引更多国家加入。时间一长,美元的霸权也就土崩瓦解了。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如今格外忌惮金砖国家的机制。至于巴西对美国的贸易逆差还那么大,但美国却依然对巴西征收高额关税,原因就在于巴西是目前金砖国家的主席国,又因为它积极推动“去美元化”。
只要搞明白这两个问题,许多美国在全球“贸易战”中出现的奇怪现象就都能说得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