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文总结在其他地方萌娃摆摊会遭遇啥不同对待

 96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8-27 11:20

最近,萌娃摆摊成了热搜话题。我看到新闻里,一个小男孩在街边摆了个小玩具摊,东西摆得整整齐齐,眼巴巴地等着顾客光临。这一幕让我好奇,在其他地方萌娃摆摊会遭遇啥不同对待呢?

我收集了不少地方的新闻案例,发现不同地域对萌娃摆摊的管理差别挺大。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,管理比较严格。有一次,我看到报道,在上海的一条繁华商业街,几个小朋友摆了个小零食摊。没一会儿,城管就来了,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他们离开。城管解释说,这条街不允许随意摆摊,即使是小朋友也不行。因为这里人流量大,摆摊会影响交通和市容。

而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县城,管理方式就相对柔性。我在一个县城看到,一群孩子在广场摆了个手工艺品摊。城管过来后,并没有直接让他们收摊,而是耐心地跟孩子们说,要注意不能影响其他人通行,还提醒他们保持卫生。孩子们也很听话,很快就调整了摊位位置。

公众对萌娃摆摊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。支持的人觉得这是很好的社会实践教育。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家长分享,孩子通过摆摊学会了和人交流,懂得了赚钱的不易。有个家长说,孩子一开始特别害羞,不敢招呼客人。后来慢慢地,变得主动热情,还学会了讨价还价。而且,孩子还知道了要合理规划自己的零花钱,不再乱花钱。

反对的人则质疑安全隐患。有的网友担心,孩子们在街边摆摊,车来车往,容易发生危险。还有人觉得,小孩子可能不懂得辨别真假货币,容易被骗。另外,食品安全也是个问题,如果卖的是吃的东西,万一出了问题就麻烦了。

遇到突发状况,不同地方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。在一些地方,城管执法时对未成年人会采取口头警告,而不是没收物品。就像前面说的上海那几个小朋友,城管只是让他们离开,没有没收他们的零食。但也有个别情况,在管理比较混乱的地方,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太恰当的处理方式。有个新闻里,一个孩子的玩具摊被没收了,孩子急得大哭。后来了解到,原来是城管没有做好沟通,孩子家长也不在身边。

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,我总结了一些应对方案。对于城管来说,遇到萌娃摆摊,要先了解情况,跟孩子和家长沟通,尽量采取柔性的管理方式。可以给孩子们划定一个合适的区域,既不影响公共秩序,又能让他们体验摆摊的乐趣。

家长方面,要提前做好安全教育。比如,告诉孩子如何识别假钱,遇到危险情况怎么处理。还要帮孩子选择合适的商品,保证质量和安全。同时,家长最好能在旁边陪同,避免孩子遇到突发状况不知所措。

学校也可以参与进来。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,让孩子们在学校或者社区的活动中摆摊。这样既能达到锻炼孩子的目的,又能保证安全。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给孩子们讲解摆摊的知识和技巧。

萌娃摆摊这个现象,其实反映了社会实践和儿童权益之间的平衡点。我们既希望孩子能通过摆摊得到锻炼,又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和权益。不同地方的管理差异、公众的评价分歧,都是这个平衡点在不同环境下的体现。我相信,只要城管、家长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,就能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,让孩子们在安全的前提下,体验到摆摊的乐趣和收获。